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浓墨重彩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过完,春节才算真正结束。
一、元宵节随记
古语有云:"正月十五闹元宵"。但这个元宵节,与以往多少有些不同。连续几天的低温天气,使得一切都被冰雪覆盖,成了一个冰冻的元宵节。
本来准备回家过元宵,但道路结冰,又折返回来了。户外寒风刺骨,不敢出门。这样的天气里元宵活动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冷清了许多。当然,过传统节日的热情丝毫不会减退。汤圆,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回不了家,我们在小家煮汤圆吃。看着锅里上下翻滚的汤圆,心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汤圆圆圆的,象征着团团圆圆,春节过年也就这样圆尾了。过完了龙年正月十五,龙年的春节算是正式结束了。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也看不到一年中的第一个圆月了。不过,只要想着“看与不看,圆月就在天上”,遗憾也就少了很多。
几天的冰冻天气可乐坏了若宝,天天闹着要出去玩。下午带她到家旁边的公园溜达,本来这里是有热闹的灯展。而今只有分布公园各处的灯造型,身上挂满了冰棱子,似穿戴着配有晶莹剔透流苏的衣帽。若宝发出赞叹:我们来到了水晶帝国!想想还怪形象的。真是“玉骨冰肌天所赋,堆琼滴露冰壶莹”,没有火树银花,有这明亮的冰花琼英也不错啊!
无论怎样,元宵,总是一个传统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
二、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元夕”,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三元”说法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三、元宵节风俗
吃元宵
元宵这种食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叫做“浮元子”,商人还给它取了好听的名字“元宝”。
时至今日,元宵已经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各种各样的馅料,可荤可素,可汤煮、油炸、蒸食,风味各异。
观花灯
放花灯、观花灯、闹花灯,这一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舞龙舞狮
龙、狮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狮能够祈求吉利,带来好运。因此元宵节舞龙舞狮成为不可或缺的习俗。
猜灯谜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
古代情人节
辛弃疾曾有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元宵,在古代是一个自带浪漫气质的节日。
古时女子不同男子,她们受礼教的约束,不能随意出门,常常只是呆在家里,等丈夫回来,吃吃饭聊聊天。唯有元宵才可以大胆出去,见一见灯红酒绿,听一听笙歌社舞,还揣着“小女儿”的心事,寻找那个心上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于漫天花火之间遇上意中人,正是这个节日最动人之处。
元宵节,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更是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情人节。
四、留在诗词里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正月十五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上元节。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彩华丽。
元宵煮浮圆子
宋·周必大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赏析】正月十五吃元宵,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最早又被叫作“浮圆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汤圆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吃元宵,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元宵节来临之际,别忘了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与家人共享佳节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赏析】 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故乡。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夜里做梦,神魂飞渡重洋。
元宵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