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想看书或学习,结果不是静不下心来就是学习效率很低;
晚上不想睡或者睡不着,结果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或者起来了也是大半天没精神;
一整天忙忙碌碌,但是仔细想想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什么……
你以为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体力透支,其实可能是你没有赋能大脑,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最近看了一本日本作家小林弘幸的《24小时大脑——分时段打造你的高效脑、抗压脑、幸福脑》,让我对大脑有了新的认知。
作者在这本书中分享了利用大脑24小时工作的规律,改善身心失调、让自己“满血复活”的80种方法,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以让自己做自己的元气管理师。
要打造高效脑,需要利用好早上的时间。脑科学研究家发现,沉睡一夜后,我们的大脑已经恢复活力,起床后3小时是一天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注意力和决策力也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候做动脑筋的工作再适合不过。
你可以进行30分钟背诵或制定一日计划,也可以做其他频繁使用大脑的事情。建议大家养成晨间好习惯,并且尽力坚持下去。这样做自己会更安心、情绪会更稳定。
我们们在白天的学习和工作中,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外界信息不断涌入大脑,当大脑处于忙碌状态,不断有事情被打扰时,会给大脑带来不好的影响。那如何打造抗压脑?
把高度用脑的工作放在12点以前。上午是大脑最活跃的时间段,把需要思考的工作放到上午做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工作量大,可以进行有序排列,先难后易,这样思路会更加清晰。
学会享受午餐。因为工作忙碌,很长一段时间我曾不好好享用午餐。匆忙之下,对付几口的后果就是落下了肠胃不适的毛病。长远来看,午餐的质量直接影响下午的正常工作。所以,午餐一定要好好享用。细嚼慢咽,会让你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也会令你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告诉自己“总会有办法的。”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遇到事情,我们的内心常被一些悔恨或嫉妒的情绪所困扰,“为什么会这样?”“倒霉的总是我!”当我们有这种不满情绪时,不要抱怨,告诉自己:“没关系,总会有办法的!”积极的思考方式会帮你度过难关。
上10点到凌晨2点,是调整身心的黄金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副交感神经系统占据主导地位。
什么是副交感神经?我们可以用“车”来打比方,交感神经指的是在我们神经系统中起着“加速”作用的神经,副交感神经指的是起着“刹车”作用的神经系统。
大脑在夜晚启动副交感神经,血管松弛、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是正常生理现象,是启动副交感神经的时刻,想要有幸福脑就得让身心处于放松状态。该如何做?
睡觉之前,不要让大脑处于亢奋、紧张的状态;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中枢神经兴奋。这时候你可以放下手机,翻翻书,因为大脑记忆的黄金时刻已经到来。久而久之,晚间幸福脑就养成了。
关于睡眠,特别有感触的是如果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早上会变成起床困难户,情绪不好时还会有起床气。可见,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研究发现,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中的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这时脑脊液会“自动清理垃圾”,如果睡得晚,会影响血液流动,血液流通不好,一系列的后期影响就出现了,所以,每天都尽量早睡吧!
进入梦乡,大家都有做梦的经历,这一经历对我们的大脑有什么作用?脑科学家发现,那些所谓的“胡思乱想”是会为我们的大脑带来好处的。因为通过梦境,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分析自己。
写在文末
我们有计划有意识的享受自我时光,不仅能帮我们缓解大脑疲劳,还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我,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书里还有很多我们拿来马上就能用的小习惯,比如与自我对话管控情绪调整,呼吸让你超常发挥1分钟,练习缓解压力疲倦时只打扫屋子的一角,每天只写了三行日记等等,能帮助我们快速恢复元气。
读完这本书,我们也就了解了分时段脑科学的奥秘,懂得了大脑也要上下班的原理。如果你也渴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心理压力,恢复满格电量,享受快乐生活的话,不妨来读一读这本《24小时大脑》,相信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帮我们打造高效脑、抗压脑和幸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