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一直以为本沐的第60篇千字文,会是依例月度学习复盘。未成想,半路杀出了曹保平导演正在热映的新作《涉过愤怒的海》。
也好,来!
随着大师兄的一声招呼,以及同门大小伙伴们,在督导大群里就此讨论升温。于是,最近不大涉足影院的我,迅速将好奇心转为行动力,即睹成真。
是的,原生家庭里的坑儿与沟壑,困住的局,要怎么破?!才不会成为我们此生未了的、关于“爱的遗憾”呢?!
本文试着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表达观影后的感受种种。
管他怎样的花样年华、如花美眷,"无法自爱"永远是人间惨剧的开关,去向界限失守、良知不存、允许他人夺走力量、替恶魔对向自己、痛下屠刀的异化空间。
片尾,女主生前,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穷尽过往、也想象不出生命中关于”互爱"的证据时,只喃喃一句『Ai (爱) doesn't exist.』,爱不存在……作为定场拍案的最后一帧画面,让人心碎,我见犹怜,却又仿佛是女主一语成箴的宿命,倾盆在整片结局时的墓地上空。
雨一直下。下吧,下吧!
试问,一个小孩子,要吞下多少无助、恐惧的泪水,才能让自己在挣扎中平安长大?!
长大后的他们、我们,在从未曾感受过的,未完成、不完整、待完形的关于父母的爱里,又如何收得回“投射”,来替这个貌似冰冷的世界,爱好天地间的这个自己呢?
一个人活不出他认知以外的世界,心智卡还在孩子阶段的我们,貌似成年,却无心理能量,去直面现实的人生,在去要、去爱、去表达、去拒绝的路上,频频受挫后,只想紧缩、躲避、逃跑、退行,去一个渴望感受到爱的港湾,那不是“万物皆投射",又是什么?!
且说《涉过的愤怒的海》,只看片名,又会让我们有怎样的联想呢?!
如汪洋般汹涌的”情绪“,要寻找所谓的真凶,还是更有可能在寻找『替罪羔羊』?!彼时的泼天愤怒,翻越千里,孤胆豪情,跨境索凶,最终,那行凶不是别人,恰恰是认知盲区里、孩子们被错过的、被忽视的童年……
从此,花不再是花,是讨好自贬、被任意贱踩、扯烂废掉的破布娃娃,宠龟被烹,青蛙被炸,妹妹瘫痪后面的,是孩子们不被看见、不被照亮的情绪与需求,是被物化、被嫌弃,被推来丢去的成长历程。
莲(怜)子心里苦,梨(离)儿腹内酸。
心智模式无法升级迭代的所谓“成年人”,外物外界,即使应有尽有,家境优渥,如果内在世界,比贫苦底层人们对于物质的稀缺感还匮乏,以何以活出生命本在、长续的光彩呢?
烟火绚烂,烟花易冷。
冷,是换得亲密关系中被怜爱、被关怀的小小Trick(刻意行为),却最终无法长效于爱好自己、再爱他人的共赢互动中。
所以,从没有感受过的爱,是爱吗?所以,才有『Ai (爱) doesn't exist』,仿佛"爱不存在"的结论。
鲁迅在百年前的杂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就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语丝》周刊第十五期;1925)。
很显然,保平导演深谙此道,除了他擅长的悬疑铺排、情节翻转、镜头调用,满屏入目的,或青春,或活力,或颜值扛打,以及演技逆天的影后影帝,奉上了他们可再次封神般的演技,如此,灌注出全片别样的灵魂风景。
最终,我们希望得见的那抹父爱之光,借着黄渤所饰男主的眼眸,暖了,柔了,亮在了剧终字幕前、每位观影人的心里。🪞
我是水沐,一篇基于感受,并无心理学专业框架的观影感怀。同时,如约,以徐秋秋博士分享的有感文字作结,是以作为关于当晚场域同振的纪念——
创伤是一个空间,不会去掉,但可以移动出来,不过在移动出来之前,内在需要先创造出疗愈的空间、成长的空间、祝福的空间、责任者的空间···大多数人移动到了麻木的空间、复仇的空间、无助无望的空间···
如果你也同意“无创伤,不童年”的说法,那么,也请同时记得“阴阳互守”,记得来自原生家庭中每一个创伤,都有机会发展出专属你生命的天赋,这其间,只差一双拥有“资源”视角的眼睛,一颗时时带着“觉知”去悟道修行的心,去看见,去点亮。
由此,也愿我们每个人,在生命长河中,无论被安排了怎样的父母,都能够成为替“所有爱着我们的力量”、去爱好我们自己的那个人。
此生得遇,顺流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