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高山平台听书,是一部关于二战内容的著作,其中讲到张学良,一位褒贬不一的人物,是罪人也是英雄。
九一八事变,作为东北三省的最高指挥者,面对日本的侵略,不仅没有对战事有客观正确的判断,而且还执行“不抵抗政策”,置亡国灭种的危机而不顾,抛下三千万东北同胞,选择了避战逃跑,让东北三省沦陷,进入历时十四年之久,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
东北易帜,他领导奉系军团遵从“三民主义”,加入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北伐战争,挽救国民于战乱水火之中。
西安事变,他大义凛然,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惜兵谏蒋介石,逼迫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折点。
在九一八事变中,他是罪无可恕的怂包;在西安事变中,他是万人敬仰的英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关于这个评说。
在这个专栏中,讲到九一八事变时,作者用浓墨重彩的内容讲述了张的罪状,而这一章的听友评论是清一色的谩骂、指责、挖苦等字眼,其中不乏不堪入目之词。而在西安事变中,作者也极尽客观的叙述了张的功绩,而出乎意料的这一章的评论全是赞美、歌颂、感动等的内容。甚至我还发现既然有同一个听友在这两个章节评论中发表完全相反的论调,真是啼笑皆非。
其实我发现类似的这种舆论导向思维,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比比皆是。现代人,更多的是现代的年轻人很多都缺乏主见,总是很容易被舆论带着走,是非观念太过浅显。其实看待问题要以辩证思维方式,全方位去了解一件事物的内与外,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要被文化封锁下人云亦云的说法而失去客观自我认知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