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通四海,财源聚宝地”,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传播知识,塑造灵魂的圣洁之所喜迎新春所张贴的春联,你看你绝对不相信。之所以能够如此的笃定,是因为有如下理由:一则从专业性和学理性的角度分析,既然是春联,就应该遵循对联的格律要求,在平仄对仗和音韵方面必须以规整的范式进行;二则从春联的使用属性看,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使用的对联是有讲究的,不可能千篇一律。就常识性而言,这两个浅显的道理应该明白,基本的原则应该遵守。如果突破这个,不伦不类只能给人们留下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
可是,就是这么简单而低级的错误却真真切切地犯了,而且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教书育人的场所。从善意性的角度审视,发生这种事情可能是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是非专业人士,其在购买和张贴春联时没有,也不可能会考虑得太多。对他而言,只要有红彤彤的对联,就能够营造出节日的喜庆。至于内容已经无关紧要了。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教苑门口张贴这样的春联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从深层次的角度考量,春节到来时在门口贴出这样的对子,可能承载了很多人太多的心理期许。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更多的意味。
“生意通四海”,简单的五个字包含着太多值得咀嚼的东西:“生意”,从语义的角度看,它是多义的,有“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经商的店铺、工作、活儿、职业、生机”等意思。而在对联中当取“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之意。既然是商业的买卖,就离不开利润和效益,在经营理念上追求的是投入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既然是商业经营,在以纸币为交换媒介的买卖活动中少不了出售的东西和买入的东西。在不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情况下,在购买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下,按照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进行,各司所需,基本对等;“通”,是联通,沟通,串联的之义,即在购买双方搭建桥梁,以实现供需和谐;“四海”,有“全国各地,也可指世界各地,豪放、豁达”的意思。也就是说构成生意合作伙伴,建立供需供需的对象不是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而是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四海之内皆生意伙伴,没有种族的限制,没有信仰的藩篱,没有肤色的严苛,只要能够实现生意所追求的目的,其他的就无关大碍。五个字,看似简单,但当把它们蕴涵的意味挖掘出来,不难发现生意的经营者的凌云壮志。俗话说:“眼界决定高度”,“心有多大,路有多远”。能够以这样的雄心壮志从事商业运作,绝对能够宏图大展,赚得钵满盆溢。
探讨了楹联的出句,下面再看看对句。“财源聚宝地”,五个字与上联一样,用字通俗浅显直白。“财源”, 指创造财富的路径和源泉。语出《荀子.富国》:"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由上联得知,做生意自然专注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充足的“货源”自然不能实现。只有以“海纳百川”的视野广纳四海滨客,才能“积小流,成江海”。 “源头活水”充沛了,才能经流不息,才会形成浩浩汤汤之势;“聚”,聚集,聚会之义,即“百川东到海”;“宝地”,有宝贵的土地和佛地之义。从含义的本身看,其蕴涵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义,也有赐福荣身之味。既然是风水宝地,生活在此地之人自然会心情舒畅,生活安康,其乐融融。
当完成了对联本体语义的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此副“楹联”(之所以用引号,不是强调,而是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划入春联的序列)因为“生意”和“财源”二字引领而被附加上浓郁的商业气息,而且具有浓烈的铜臭的味道。从“对联”本应该张贴的行当看,以生意为职业的人,视“滚滚财源”为第二生命无可厚非。俗话说:“在官言官,在商言商。”从事某一行当,自然希望能够做的风生水起,成为业内翘楚。不论身居何处,从事何业,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成功者,而不希望扮演悲情的失败者,这就是所谓的“趋利避害”的普世性心理。
“天人合一”,“天人互益”,是从天和人的相生相携的角度说明事物间只有和谐搭配,才可能协调融洽。如果抛开对称性和对等性,一味地追求自我的需求,有时候会闹出“画虎不成反类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尴尬。而这种弄巧成拙,欲盖弥彰的拙技只能给旁观者留下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只增笑耳”。“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庙堂之高需要的阳春白雪,江湖之远讲求的是下里巴人。如果突破隐形的界限,只能平添更多的笑料。杏坛乃以传播知识,播撒智慧之所,是以对人的灵魂的塑造为本业要义的地方。因为精耕于精神和灵魂的导引,所以就不可能用真金白银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圣洁之地一旦沦落为商业的竞技场,含情脉脉的背后只有赤裸裸的讨价还价,只有斤斤计较的克扣与压榨。因为“商人重利”,所以也就没有温情存在的场所;因为觊觎利益,所以就不可能沉下身子,静下心来专注于精神的耕耘;因为广纳四海滨客不是为了追求人丁兴旺的厚重,所以生存的时空只能让位于刺鼻的纸币味。
不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追求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是一种共识。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只有守住本业,把本业所蕴涵的应有之义彰显出来,才能形成经流不息的漫漫长卷。如果把本业作为一种捞取利益的工具,而不是把它作为毕生的事业经营,这种短视只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大潮中淘汰出局。这不是谶语,而是社会规律的验证。胸襟决定高度,守住本业,以敬畏之心精耕细作于人生的一方天地,才有可能欣赏到风清月明的胜景。(安徽省霍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