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地人
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论语》里有专门的章节)。
祭祀现场的人们一个个内心虔诚,表情肃穆,没有人大声喧哗,在主祭的指挥下,按照尊卑、长幼、亲疏的秩序依次祭拜着。
祭祀有等级规矩,不同级别的家庭祭祀的标准有严格的规定。《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祭祀不仅是家庭也是家族的一件大事。鲁迅的《少年闰土》有段文字这样记载: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祭祀是有禁忌的。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得食肉动荤,不参加吊丧,不到有病人家问病,不得淫邪玩乐,总之一切不吉利肮脏的事都不得参预。
在祭品上,祭祖忌讳用不带皮的肉、去掉鳞的鱼当祭品。祭桌不可摆三、四、五盘菜。三盘菜,在以前是给死囚、斩首之人吃的,也叫上路饭。放四盘菜也不适合,四和“死”是谐音。五盘菜不合适,原因可能是五与“无”是谐音。比较适合的是放六盘或八盘菜。
在山东等地,祭祀用品如烧纸、纸元宝等祭祀用品要远离邻居家门。居丧的儿女不得进入邻居以及亲朋好友等的家门。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既然祭祀有着复杂、繁琐和严格的礼俗规定,就必然不能出错。一旦出错,轻则成为笑谈,重则会引起亲朋古交的严厉谴责,在古代有可能遭致牢狱之灾甚至杀头之祸。但作为芸芸众生的凡夫俗子,对这样的规定是知之甚少的,怎样才能做到合乎礼规呢?
虽然祭祀对仪程、用品、用具、方式乃至时间和地点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在一定范围内,这样的活动会经常重复地上演着。村子乃至家族中,一定有这样见多识广的人,参加过多次后,自然也就熟能生巧了。这样的人,不是族里长辈,也是四里八乡的能人或者乡绅。由于熟悉祭祀礼仪,他往往被请来主持祭祀活动。由于他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善于解释,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即便有个小差池,众人也只得服膺。在他的导演策划下,一场复杂无比的祭祀便会顺利走入尾声。
古代的祭礼,不仅比现代复杂繁琐,而且作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俨然是“法”的重要内容。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经过专业培训的通晓礼法的专职人来担任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