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司艳平老师对《溜索》的解读,让我对文本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厚读之法。
首先看到的是司老师对文本的深刻又独特的创新认识。说实话我对这篇文章也是很喜欢的,但是我对文本的挖掘仅仅限于读懂内容,体会到马帮汉子的英勇无畏、技术高超和马帮首领的沉着冷静、善良不凡;体会到了烘托、衬托手法的运用对主人公的作用;谈到了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牛过溜索的描写,可谓精彩极了,让人如临其境,不禁惊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术,但对文本创新性的挖掘是很少的,更是没有想到他的文化寻根上去,没有由故事的点想到社会的面上去。
从司老师的解读我看到了《溜索》更深层的含义,认识到了生命之美,民族之大美。
司老师将文本解读为渲染环境之大美,物象象征之大美,英雄生命之大美,民族寻根之大美。她认为鹰是神鸟、天鸟,代表着无畏、神勇和智慧,营造的意境也显示出一种博大非凡、气势磅礴的精神气场。溜索之前,大鹰给汉子带来勇气和力量;溜索之时,成为保护神,如影如随,赐给神勇和智慧;溜索之后,大鹰再次追随。这一点我当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只把鹰作为“天险”的标志物。
对于牛,我当时想着是一种侧面的描写,烘托马帮汉子的英勇无畏。现在看来,我教的太少了,只讲了阿城作品内涵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司老师认为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牛象征着勤劳奉献,任劳任怨,但是一旦离开耕地,便会失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艰险的环境面前,只有勤劳显然不够,还要有神勇和智慧,二者彼此映衬,互相关照,将物象的雄壮与大美深深根植于小说深处。这种解读是多么的贴切,多么符合时代脉搏呀,真的是既通俗又深刻!
解读的名字《寻求民族大美之魂》让我也深深的意识到课文内涵的深邃,我们读小说不应该仅仅限于读懂文章,还应该去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时代性、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溜索》不仅是少数民族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的象征,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也是值得世代相传的,这就是民族寻根之美。这样的深度解读正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司老师的解读让我明白厚读之法:不但要读懂课文,还要借助资料去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时代意义,从中明白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读出自己的独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