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物的记忆

    一句:你有不喜欢吃的东西吗?

    我:没有,我不挑食。

    回到家想起这个话,深觉:人不一定非得讨厌吃什么吧,我偏平等的爱每一种食物。

    又觉:有没有可能我不够爱憎分明,所以揪不出十分讨厌的食物。可能小时候没吃过好的,长大后遇到的所有食物都觉得不难吃。

    小时候,面条是奶奶晚上常做的饭,清水里下面条,放些盐小葱、香油,对于十一二岁的小孩来说,真是寡淡无味。所以常常羡慕别人家多滋多味的饭。

  奶奶也会给我们炒菜,菜都是自己种的,夏天吃的最多是窝瓜和丝瓜,我们在叔叔家闲置的院子里种了窝瓜,挨着墙边种了丝瓜,深夏时节,院子里全是倭瓜的藤蔓,墙上则爬满了丝瓜藤。每天最爱的事情是看看有没有新长出来的倭瓜、丝瓜,看到嫩嫩的丝瓜就要早早摘掉,不然等它老了,就不好吃了,只能把它晒干做成丝瓜瓤,用来刷锅。

    对于倭瓜,它不像丝瓜攀附在墙上,容易发现。倭瓜叶像荷叶似的大,叶面还有小凸起,皮肤碰上会痒。常需要捡个棍子挑开叶子寻找,这时候我总会期盼着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有个健壮的大个的倭瓜,然后像发现宝一样,把它摘下,中午有的吃喽!有时奶奶会嘱咐我,看到大个的窝瓜不要摘,留个种,来年好继续种。

    冬天常吃的是萝卜、白菜,家门口种的,具体如何炒的,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大冬天在菜地里拔白菜,手冻的通红。

    上了初中后,基本都在学校食堂吃饭,学校要求每周充饭卡 30 元,相当于强制在食堂吃饭。食堂的饭都一个味,难吃。稍微有钱的孩子,充了饭卡后还会有额外的钱可以去外边吃,我没有额外多余的钱,只能吃食堂。有时中午会去学校旁边的馒头店,买个馒头,就着辣条,一顿午饭 1 块钱。那时候只觉得自己赚到了,并未想过是否过于苛待自己。 省钱的观念大概天生就会,是刻到骨子里的,没人教我。记得有次,带同桌一起啃馒头,她没吃几口就噎的一直打嗝,后来她再也没有跟我一起这样吃了。

      周末,奶奶会徒步走三公里的路到镇上买些平时不常吃的菜,比如蘑菇,吃起来有肉的口感,那时候觉得清炒蘑菇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

        上了高中,学校有两个食堂,分别是东食堂和西食堂。东食堂一楼是我常去的地方,因为那里饭菜便宜,且不容易碰到同学。高中三年都是自己一个人吃饭,所以食堂成了我想快速逃离的地方。后面自己又有了暗恋对象,他常去西食堂吃饭,我因为害怕遇见,很少去西食堂。高中是我饮食最贫瘠的三年。常吃的窗口就是 3.5 元的煮泡面,远不如自己泡的好吃,寡淡无味。

    大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饭是食堂二楼冒菜家的西红柿鸡蛋面(5元) 和冒菜( 7 元),西红柿鸡蛋面里的西红柿和鸡蛋都是碎碎的,里面像是放了泡面的调料包,口感很丰富,常常下了晚课,来吃一碗,才五元,量也不大。冒菜里面有土豆片、金针菇、丸子之类的,还有我最爱的酥肉,我一般选择在中午吃,因为它超大一碗,很顶饱。

      在大学里,第一次了吃五谷渔粉,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渔粉,汤汁浓郁,鱼肉很嫩,后来又去吃反而没有第一次那么惊艳。

    说完校内,校外跟室友第一次去吃了王婆大虾(干锅虾),那是我第一次吃虾,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吃,偷偷看室友才学会。市中心的鸭血粉丝汤也很好吃,八元一碗,逛街饿的时候来一碗,挺划算的。

    这就是我从小时候到大学毕业对食物的记忆。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文心拾年 01韭菜鸡蛋馅儿饺子 记忆中,老妈每次改善伙食,都是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一包就是几盖帘,让我们吃个够...
    文心拾年阅读 3,456评论 3 9
  • 看到公众号的推送才意识到冬至到了。从小没有都没有特别了解冬至的什么含义只是记得说不吃饺子会冻耳朵,但之前在家的时候...
    蓝仕宁珪阅读 2,948评论 0 0
  • 对我来说吃饭既是件简单的事,也是件难事。一碗面可充饥,有时面对着菜单又无从点起,甚至连想好去哪吃,吃什么...
    小李90阅读 1,397评论 0 0
  • 又是一年春运,回老公老家过年经过株洲,这个大学工作了7年的城市,最深的记忆不是持续的湿冷也不是城市的风景,而是深深...
    青飒阅读 1,579评论 0 1
  • 几年前跟同事吃饭的时候,一个小姑娘仰天长叹,为什么人需要吃饭?这不是她第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她觉得吃饭是一件很麻...
    梓漆阅读 1,54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