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群的作业话题是“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an apartment in the city or a house in the countryside?”即,你想生活在城市的单元楼里还是乡村的房子中?
读着题目,思序不禁回到那些记忆深处的美好的时光。
老房子南北院很长,北院种庄稼,有棉花、玉米还有一棵桑树。南院种些果菜,黄瓜、茄子、西红柿、南瓜、大葱、辣椒等好多。
母亲在北院为棉花除草、间苗,我也跟着她一起干。现在想起来,似乎还能感受到那种阳光不能直射、小风微微袭来的凉快的感觉。按母亲的安排,一小撮中有二四棵棉花苗的,要拔去一些剩两棵。一条垄有四、五十米,那时身材还小的我站着往北看,感觉真远。母亲鼓励我,一会儿就到头儿的。母亲抢掇三条垄,让我负责一条,我们边干边唠,真的不知不觉就到头儿了。其实已经干了一个多小时。干完一条垄,腿发软、脚发麻,但回头看看自已的劳动成时,听着母亲的赞扬,心里那叫一个笑滋滋。于是,母亲“奖励”我玩儿一会儿。这时,我喜欢问母亲各种野菜、野草的名字。“唠呖”“圆圆拳”“铁跟头”“猪耳朵”“酸巴溜溜”“辣辣蒜”“片草”“毛尾巴”……哈哈,这些名字太好玩儿啦,我很喜欢,也很快记住啦。直到现在,这些花、草、菜,我都还能分得很清楚。
母亲说,有些菜、有些草可以喂鸡、喂猪。于是我开始挎上篮子“挑菜”“割苹”。
起初在自家地里挑,后来去庄稼地里甚至村外的野地里去挑。慢慢地也挑出了门道:垄道(浇水的沟)附近因水充足,草、菜长势更好,叶厚且水嫩。挑回来的菜被母亲“检验”以后,我撒给鸡、鸭、猪,鸡鸭猪欢叫、抢着吃,我也满心的成就感。越干越有一种上瘾的感觉。早上都是露水,我约小伙伴们中午吃过午饭就出发。天儿太热,我们就去黏高粱地里、玉米地里。尤其是黏高粱地,植杆很高,阳光射不进去,蹲在那边比外边要凉快的多。而且这里的草更水嫩。我和小伙伴一人占一根儿龚,来回几趟,就割一篮子。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多、谁的满,比之前还不忘“虚腾”一下。
记忆中,每次干完活儿,似乎都能听到来自母亲的赞扬甚至奖励。
于是,我成了一个勤快人。
上学后,到家第件事儿就是写作业,然后,就去当街玩耍啦。
我记得和小伙伴们“玩电报”“跳皮筋”“chua(三声)大把”,我也记得拎个录音机挨家挨户“跑秧歌”;我记得给小朋友们当老师,也记得和爸妈及家人“打麦子”到凌晨三点钟;我记得去水坑里
摸到碗口大的蛤蜊,也记得用罐头瓶做的钓鱼神器去桥上做着钓鱼……
童年生活在乡村,想想都是美好的回忆!
生在乡村,在记忆深处存储了多少美好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