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把钱花在阅读上。
每一分钱,都是一颗种子,种在时间的土壤上,如果没有长成参天大树,那么就是播种方式出了问题。
最近突然发现自己很蠢,只要手里还有些余钱就想去买新衣服,我曾经分析过我买衣服的动机就是穿上新衣服,自己觉得很开心,但买回来之后基本上过一天我就不喜欢了,要不就是觉得衣服颜色不好看衣服太浮夸或者没有别的衣服搭,可我仍然控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
现在看来我把钱花在衣服上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只是占据了衣柜空间,满足了一时的冲动。
用《富爸爸,穷爸爸》书中的观点说,富人买入资产,穷人买入负债,上述的例子说明,我买入的是负债,进而推出我是个穷人,真是个悲哀的事实。
后来花钱买了几本有关心理学,冥想的电子书,总价还不超过一百元,以前无聊的时候总不自主地看电视剧,刷QQ,刷微信等等,现在电子书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有事儿没事儿就会打开手机电子书看一看,有趣的是,解决了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例如情绪问题。
学习的时候总会有一段时间觉得学习好累不想学习不想做题,甚至觉得生活也好累,我都老大不小了还要让父母养着,总之就越想越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自己很失败……
但我把原认知的理论运用在自己身上时:
拖地时,我不断告诉自己我在拖地;
走路的时候,我不断告诉自己我在走路;
洗澡的时候我不断告诉自己我在洗澡。(可能是元认知最简单,最直白的一种练习方式了)
就是这种练习,每次练习完后,感觉像是能够一键清除我大脑的所有缓存。
悲观的想法,负面的情绪会出现,但是他们已不再累积,然后压倒我;我的情绪会有波动但大多数时候我的内心是平静的,可以心平气和的做自己该做的事。
仅仅是一本书的一个理论就可以让我的情绪变得健康起来我觉得我的钱花得很值。
同时我会把买衣服花的钱与买书花的钱给我带来的好处作比较:
179元的一条毛衣现在已没有了新鲜感,觉得可有可无;
16.9元的一本电子书我运用了其中的理论指导着我的生活,改善我的情绪状况,让我的生活有多出了一个维度。
我突然意识到,衣服够穿就好,当满足了穿衣的基本需求后,再在这上面花金钱就不值得了,付出的金钱并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什么好的影响,但当我把钱花在阅读上就不一样了,阅读,被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知识获取方式,然而它的成本却是如此低廉,而且它也是给生活增添乐趣的方式之一,没事的时候就拿一条理论放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比如策略性原则:
如果你感到不堪重负,很可能就是你大脑内部的危险警报系统在发出信号。当一下子发生太多事,或是一个项目有太多方面需要处理的时候,大脑就会释放压力激素,神经系统,生活已偏离正常轨道了。这种神经化学的中断常常会造成精神麻痹。“太多”往往可以理解为“太冒险”或者“太危险”,并且此时你将会体验到大面积的系统停歇。前苏联心理学家伊万· 巴甫洛夫(你可能听过他让狗分泌唾液的实验)把这种倾向称为“超限抑制”,当我们的神经系统面对他所说的“高唤醒”时几乎是处于关闭的状态。
如果想对这种情况进行补救,就要遵循我们的心理倾向。尽管我们希望找到一些消遣使我们从令人窒息的能量包围中挣脱出来,但是另一个策略更具有可操作性,那就是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最好的选择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即无论何时,从新开始。这是一种从思维上的策略性变化,能够根除精神麻痹。
看完上述理论是不是觉得一头雾水。
没关系,来看看我的运用吧。
我要复习我的专业课,但是背诵太痛苦了,我想玩手机,不行!!!这个理论告诉我尽管我希望找到一些消遣(玩手机)使我们从令人窒息的能量包围中挣脱出来,但是另一个策略更具有可操作性,那就是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比如我想到的是抄写,抄写简单一点,相比背诵,抄写我更容易接受,这个原则说只要你能在那儿培养你的关注点,取得进步就好。
一点进步也是一种成就,同时成就会催生更大的进步。
另外做实验的乐趣还会降低学习中的枯燥。
相比之下呢,钱花在阅读上显然划算多了。
拜拜了,新衣服,我不能再让你浪费我本来就不多的金钱了。
从此我踏上了另一条买买买(书)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