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阿里的脚步,5月8号京东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净收入1001亿人民币(约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而净服务收入为86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同比增长60.0%。而第一季度京东商城的经营利润是2.1%,相对于同期的2.2%出现了下滑。
这份报表看来京东第一季度的运营效果很不错,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本季度京东GMV为330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加30.4%。但实际上,京东的GMV并不具有足够的决策参考价值。
第一季度京东GMV是3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但是这个数据是建立在算法调整的基础上的,调整之后GMV相当于之前算法的140%。此外营收10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1%,但是这个增长速度是两年内最低的。京东本季度的毛利和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比增长30.8%,毛利率为14.1%,同比降低0.3%。所投入的所有费用占营收比为14.1%,高于去年同期的13.5%。
在京东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便是净利润和经营利润的数据。
京东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5.429亿元人民币,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达到了10.474亿元人民币,在创下单季度盈利新高的同时,实现了连续八个季度盈利。
这份成绩表面看来很不错,但是京东本季度实际运营利润只有443.1万元,相对于去年同期的6.6亿元不知道差了多少倍。而15亿的净利润,主要是来自于外部投资以及其他收入。
虽然在全新的会计标准下,京东经济账面增加了16亿,看起来很美好。此外,京东财报发布之后,京东股价出现了3%的下跌。
上个月刘强东在“互联网+”数字峰会上说:“我们的财报里有些数字有点虚高,比如毛利率和成本。”并解释说这只是财务处理,并不是做假账。
很多人其实都很好奇,为什么京东连续十几年亏损都没有倒闭。而京东之所以可以屹立不倒主要是分为三个阶段:1.创业初始阶段,烧风投的钱;2.美国上市之后,烧美国股民的钱;3.在形成超级规模之后,充分利用现金流,烧供应商的钱。
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更多竞争对手的出现,类似京东这样借鸡下蛋,以漂亮的财报数据来圈钱的游戏方式是否还能够继续呢?
正是应了那句话,互联网时代不害怕亏损,只要有人愿意为你的亏损买单就有机会变强。但是这个买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真的不能确定,京东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股价下跌3%或许就是市场不再愿意买单的一个表现吧。最后希望多年亏损都坚持下来的京东,能够依靠自己的“金融”能力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