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文颖
关于本书
接纳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妈妈一旦拥有了接纳力,不仅获取了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成就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力。
这是一部协助妈妈们释放焦虑,清亮心灵,通过培养接纳力来提升妈妈的教养水平,进而成就孩子一生幸福力的的妈妈自我成长幸福经。养育孩子,其实就是养育自己的过程。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不停的折腾自己,还时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当我们做到接纳自我时,会惊喜地发现对孩子也接纳了。
本书以妈妈与孩子间建立信任、欣赏、尊重、合作、自律、感染、接纳力为通道,引导妈妈发自内心地倾听、共情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以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等沟通技巧,协助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与自由,一天天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
接纳孩子,首先从接纳自己开始做起吧。
自序
因为接纳,所以幸福
一、启蒙阶段:原来教育孩子需要先教育自己。
二、拂尘阶段:及时清理情绪,恢复清亮的自己。
当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便如我心蒙尘,常常无法看见孩子,哪里还能顾及是否伤害了他。
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三、拆台阶段:让自己的生命绽放,还孩子生命的自由。
某一天,灵光乍现,忽然被六祖说的话郑重地敲击了一下:"菩提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为每个人有"台"的地方不一样,惹尘埃的地方也就不同。
情绪如尘埃,如果没能随风飘走,而是沉积下来,便说明这里有"台"。如果尘埃太厚,"台"会被淹没,这时候便只知道有情绪,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情绪了。
接纳力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问题本身从来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才是。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强的接纳力时,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孩子也拥有了能让自己持续幸福的能力,即幸福力。幸福力的呈现是:我很好,你也很好,我们大家都很好。
个人感悟:三观的形成
柔:温和而坚定
弱:从示弱到真弱
虚:给孩子空间
接纳力和幸福力相伴而行
接纳力可以自主修炼
倾听、共情、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
首先要扫盲,要有育儿育己知识的铺垫,其次是拂尘,尘埃掸去才能看到"台",之后才是"拆台",获得一份心灵的自由和空间,增加一份接纳力。
12个主题
拂尘:倾听、共情
拆台: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
信任、欣赏、尊重、合作、自律、感染、接纳
倾听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通过倾听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1、忍住不说,孩子才有机会说
2、倾听,觉察内心的真正需求
3、在关系中倾听并反躬自问
4、抚平糟糕情绪背后的创伤
倾听四步走
1、忍住不说
2、自我觉察
3、反躬自问
4、拂尘找台
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当我们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倾听和共情自己才能让我们恢复心力、超越自恋、转而倾听、共情孩子,并对孩子展现出我们的接纳。
共情四步走
1、共情孩子
2、共情自己
3、拥抱记忆
4、坚守真实
划界限
养育孩子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父母需要得体的退出。怎样做到得体?在孩子练习做自己领地主人的时候,手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欣赏地注视着孩子逐步将自己的意识充满他的领地,这便是得体。
划界限四步走
1、搞清领地
2、划清界限
3、折腾自己
4、允许孩子
立规则
划界限和立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划界限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充分拥有自己的领地,立规则是在界限清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利益而约定事情该怎样做,或者什么事情不能做。
立规则四步走
1、找到心中准绳
2、决定自己做什么
3、言行一致立规则
4、以行动来"拆台"
我信息
"我信息"是一种表达方式,不伤害别人又能信息的表达自己的现状、想法、感受、需要。在夫妻关系中,常用"我信息"能够真正营造一种亲密、和谐的夫妻关系。在育儿当中,常用"我信息"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发孩子自觉的合作。
我信息四步走
1、脆弱的表达
2、真实的表达
3、对自己领地的清晰的表达
4、支持孩子的自我表达
与父母和解
要和父母发展出人性化关系,需要看我们自己。倾听、共情父母,能让我们主动看到父母的感受,理解父母的境遇;划界限、立规则能够让我们切断对父母的抱怨和指责,活好当下的自己;我信息则能协助我们表达自己,让父母了解我们。
a、不做披着成人的外衣的孩子
b、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c、坦诚沟通,真正走向和解
d、接纳自己才能接纳父母
体验接纳的力量
a、允许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b、以孩子为师,重塑自我
c、对自己说是,享受生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