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刘锁志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结论性思维的话题。刘老师认为,我们的行动是需要为着结果或目的的,这叫结论性思维。在家庭关系中,这种思维就具有极大的优点,比如今天孩子提出要买一件他喜欢,而你认为品质不好的衣服,你和孩子沟通,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应该是让孩子明白,品质不好的衣服即使式样好看,穿着也不好看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简单的说理是无法让她产生认同的,她坚持一定要买。那么智慧的母亲,就应该有足够的度量,允许孩子去践行他的选择(这个试错成本家家负担得起)。等孩子穿上这件衣服 洗一次或两次 这里起球了,那里脱线了,他就一定不会喜欢这件衣服啦。这时,他就能明白,原来妈妈和我说的是对的啊,以后我要多参考参考妈妈的意见。
事实上,我们人每起一个设想,都是对它充满信心的。以为自己已经考虑周全,根本不会去想还有什么障碍!这个时候,假如一定要告诉你这个设想很幼稚,你必须停止行动,那就很可能在争对错上,闹得彼此怨恨!我们如果采用结论性思维,就会避免在争对错上纠缠不清。
药师经有说,求富贵者得富贵,求长寿者得长寿!也是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有很明晰的很坚定的结论性思维(信念)时,他的行动会在它的引领下,逐渐向目标挺进的。行动前 要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写到这里时,我回看自己的过去,结论性思维意识是狠欠缺的。比如,让我去采马兰头,我会采回野蒜;去超市买牛奶,也许买回的是鸡蛋……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不觉察。改变从此刻开始!我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自利利他,自觉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