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摆烂之后,真的会让人丧失前进的动力。
今天读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能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是实际上他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他所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的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刚开始封控的一段日子里,每天早上九点起来,晚上十二点左右才睡,在封闭的空间感觉每天过得浑浑噩噩。
后来解除了封禁,搬到了自己的出租屋里,才开始有了新的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但是长时间的散漫和没有目标的生活让自己很难静下心来写文章,每天都会被其他的生活影响。
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过了将近半个月这样的生活,每天没有目标,会追连续剧,会无聊的刷视频,就是没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精力就像一桶水,随着时间的流失,水位会慢慢下降。
我们每天花着时间在流水线的视频上,获得短暂的愉悦,丧失着长久专注的能力。
我们有很多想法,但是我们拖延着做每件事情,想着今天还早,先追个剧再看报表;
想着时间还很充裕,先刷会视频再码字;
我们计划着一个月看完这本书,想着每次睡觉之前看二十分钟,总是能完成的,但是每天宁可刷会视频犒劳下自己,也不打算看在角落的书。
我们不断地拖延,获得多巴胺,但是不去追逐内啡肽。
史铁生先生在《最有用的事》里面有句话:
拖延最大的最大坏处不是耽误,而是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息,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机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拖延,在长期摆烂之后,能够恢复自律呢?如何脱胎换骨,重获新生呢?也就是如何摆脱短暂的刺激,获得延迟满足呢?
1.让自己的手机离自己远些
平常码字的时候,我一般把手机放在离自己比较远的位置,或者下一个番茄ToDo,专注计时同时也能知道自己这个时间段的任务,定制属于自己的番茄工作法。
我会抽出一段时间来回复消息,在一段时间大批量回复消息。
但是很多人的日常工作就是要回复大量信息,还是需要手机在旁边,这就需要我们本身有极大的自制力。
就连《再造淑女》里面我认为有些工作狂在身上的男主人公亨利,第一次在脸书登录账号,也是刷到停不下来,熬了通宵。
多优秀的人可能有时候都控制不住自己,可能被新奇,好看所吸引,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在我们全力工作的时候让手机远离我们。
2.制定计划
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我们可以每时每刻都有当前阶段的计划,懂得给自己的人生设置计划,是一个明智之举。
买一个计划本,做一个To-Do List,明白自己今天要干点什么,记下这些代办事项,我相信,你的每天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成为更好的人,这是我们的约定。
3.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教室的效率大于在家的效率,所以一个有效安静的学习环境,也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我一般都是在出租屋里面码字,因为房间就我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噪音,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有摆烂的心理,我就会选择去市图书馆,可能有很多年龄段的人,但是这个学习的氛围很重要。
4. 培养自己的微习惯
有句话写到:人与人没有能力上的差异,只有习惯上的差异。
可以每天计划拿出十五分钟来看一本书,花二十分钟培养自己演讲的习惯,或者每天花三十分钟练习口语……
培养自己的微习惯,并且长时间的坚持,长此以往,我们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5.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我之前跟公司的一个姐姐约周六去咖啡馆讨论方案,她中间说过一句话,令我很震撼,大致意思就是: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要懂得去理解提炼规则,去了解背后的文化。
比如读书时候只顾埋头做题,而不去挖掘题目背后的逻辑关系,不会举一反三,到最后换了个问法依旧不会。
到了社会只知道按时上下班,只做好交付的工作而不去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职场规则,琢磨领导的思路很潜台词,导致升值加薪没有自己,还总抱怨大环境不够好。
一定要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了解每件事情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形成自己的规则和体系。
6.三分钟法则
想做的事情立马去做,可以斟酌利弊,但是不要告诉自己不行。
周国平先生曾写到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的两个标准:
第一,做的时候喜欢,快乐,做了以后一定不会后悔的事情
第二,做的时候未必喜欢,快乐,但是不做一定后悔的事情。
喜欢的就尽力去做,不要否定自己或者怀疑这件事情是否能成功或者怎样,想要看到结果在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7.良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
良好的睡眠和健康的作息会让人看起来很精神,显得这个人特别有活力,有大量的精力来对抗学习或者生活中间的难题。
我还是比较推荐公认的作息时间表。
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许多东西,会让我们对待这个世界更友好。
我们要相信一万小时定律,相信自律来实现更广阔的人生,相信我们终究会自己发光。
今天的推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伙伴可以点个关注,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