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子午鸟组长让我做个如何及笔记的语音分享,因为时间原因拒绝了,但是答应组长做个文字分享,就是这套文章的内容。坦率的说,听到做分享还是有些惊恐的,因为我前四天打卡的笔记都是按自己习惯随便写的,也没做过对记笔记的研究。我写完这篇文章后,再反观自己前四天的笔记缺点很多,可改变空间非常大。这也是记读书笔记或输出内容的核心价值之一:多数信息在大脑内部是混乱的,表达出来(说或写)是将它变清楚的最好手段。
这套文章要谈论的是:为什么要记读书笔记?怎么记读书笔记是最“好”的。
在谈论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讲清楚这套文章中读书笔记的定义,注意,是针对一本书,而非几本书的读书笔记。
这两天读书群里谈论的比较多的话题就是读书笔记。那为社么会有不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的问题?是因为真正也没学到什么呢?有可能,但这不是唯一原因。读书笔记的本质是输出。没有好的学习策略引起的信息有效,就不会有好的输出。因此这套文章看似探讨如何记笔记,本质上还是探讨如何学习,《程序员的思维修炼》这本书的主题。
1. 读书笔记的定义:大脑的运动场
这套文章中读书笔记的定义为:记录一本书中有意义的信息且对其重组,并写出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
(1)记录有意义的信息
有意义的信息指的是重点信息,“新”信息。
(1.1)重点。
如何判断重点呢?SQ3R读书法的S步骤使得你对一本书的内容形成整体框架,框架围绕的就是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内容是重点,围绕核心概念的理论是重点。那什么不是重点? 具体的例子不是重点,细节列举不是重点,类比比喻不是重点,这些都是作者帮助读者理解重点的内容。要简洁,要总结。
(1.2)“新”信息。
“新”信息指的是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自己知道的内容还有什么意义记下来呢?当然,如果写的不是读书笔记,而是导读类的文章就不能只写新信息。
注意,常见的记录有意义信息的反面是,完整的复制书中的内容,对应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不简洁。把细节例子,自己以前就完全掌握的内容没有选择地记下来。比如,很早就摒弃了思维导图的我,就在之前的笔记中只字没提思维导图这个概念。
(2)重组
信息是有结构的。信息结构指的就是不同信息组块之间的关系的集合。不同信息组块之间的关系有:
不一致性关系,如对比,让步,转折。
一致性关系,如横向的并列关系,纵向的因果,总分关系。
这个内容再展开说就是当年教托福时的两节课了,不再细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习惯的信息结构或信息模式,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信息结构都没有自己最习惯的信息结构让自己感觉爽。这句话有点拗口,简单的说就是,自己把信息重组有利于自己对信息的处理。从另一个角度说,重组的本质也是对信息的加工,否则没有加工的输出意义也不大。
(3)自己的疑问
不要把疑问放在工作记忆中,把它倾倒出来。
好处有2。
(3.1)锻炼元认知:练习自我认知能力,要知道自己哪里不会。
(3.2)化被动为主动:有了问题,就有了方向。什么方向:阅读本书其余内容时对重点的判断方向,对同主题书目对重点的判断方向。
(4)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理解指的是:写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的概念,很好的方法就是利用“隐喻”;具体化视觉化所学的内容,如画个图。
(5)自己的应用
简单的说,自己的应用指的是:针对读到的概念和定理写出在生活对应的例子。
小结:
宏观对重点识别与产生框架,信息重组,提出疑问,自己理解,自己找应用本质上都是处理信息的步骤,都是属于阅读的步骤方法。记读书笔记只是利用“多数信息在大脑内部是混乱的,表达出来(说或写)是将它变清楚的最好手段”这个道理,把载体(纸笔,计算机)当作大脑的延伸,大脑思考的可视化运动场。
后面的文章将继续这篇文章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