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是从磨豆腐开始的,老家的房子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方正的客厅,两侧是厢房,在稍显黝黑的偏房里,摆放着一架结实的磨盘,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就有了,想来应该年代久远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磨盘下方榫卯连接着一方形木柄,木柄上有一圆孔,在推磨的时候总会咯吱咯吱的响个不停。T字型木架,两端穿过横梁系着绳子。推磨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稍加把握不好平衡,推着推着便不会动弹了,这时候一手舀着黄豆的祖母总是会轻轻帮我推上一把,磨盘又会慢慢悠悠的转了起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饱满的黄豆穿过磨盘的圆孔,变成乳白色的浆液,顺着磨盘的边缘层叠着缓缓地流动。老式的灶台上总会支上一口大铁锅,咕咚咕咚的煮上半天,浓郁豆香渐渐地弥漫开来,滤豆浆也是个诱惑地过程,撑开十字型架子,绑上薄薄的纱网,母亲娴熟地上下摇摆,乳白的豆汁透过细密的纱眼,缓缓的流淌着,偷偷的喝上一碗,满口浓郁豆香,年就这么悄悄的近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亲是个善于动手的人,铁锅里焦黄的白糖水,瞅着火候差不多能牵拉成长丝,然后倒入爆米花或者冻米,搅伴均匀,倒入木框中,拿着长长的木杖滚个结结实实,切成小块。馋嘴的时候揣几块在兜里,这便是我们兄妹几个最好的零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临近除夕,在正厅的八仙桌上,祖父已经裁好了长联和斗方,我便静静的守在旁边磨墨,祖父是国立师范毕业,写的一手好字,隔壁邻居家的门联大都出自他的手笔,苍劲洒脱的字体,是我一生为之钦佩的。搭配上祖母盛好的小碗粥糊或者芋头羹之类的,贴门联也显得的轻松了很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除夕的早上,八仙桌上早已摆满一桌鸡鸭鱼肉,母亲也会事前准备好香台,萝卜洗净截取中间一段,然后贴上大红色的红纸,萝卜香台既简朴又不失大方。父亲神情庄重地放上酒杯、碗筷,点燃蜡烛,拜祖先祭天地。我也会毕恭毕敬地接过父亲手里的檀香,深深的鞠礼。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后,门口已是满眼红色碎屑,硝烟味夹杂着炊烟,空气里到处飘散着年的味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待到傍晚时分,厨房的炊烟渐次升起,灶台上祖母和母亲来回的忙碌着,我踮着脚站在灶台边,等待着馋嘴的萝卜肉圆。萝卜切丁配以瘦肉,裹满了乳白色的红薯淀粉,揉捏成团子,伴随着柴火噼啪作响,层叠的蒸笼上雾气升腾一片,低矮的厨房里弥漫着萝卜肉圆的味道,年味愈加浓烈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夜幕低沉华灯璀璨,火红的灯笼下映衬着孩子欢笑的脸庞。村街巷尾,锣过三巡,一年中最重要的除夕晚餐,揭开了秀色的序曲。关上厚重的大门插上门栓,边上靠上两根细长的甘蔗,寓意着来年长长久久。家人围坐其乐融融,满满一桌丰盛的家宴,在那个生活不是特别充裕的年代,记忆中每一个菜都是那么美味。年是感恩,感谢父母一年的不辞辛劳,换做此刻,年味却又如此甜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味是儿时味道,是那抹不去家乡的情怀。深藏在记忆的深处,在一年又年的时光流逝中,萦绕着岁月的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家乡春节记忆,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春节临...
    d29c66d3f11c阅读 402评论 0 2
  • 文/乐小鱼儿 过了腊八,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气儿也就开了。漂泊的时间一长,我就会时常想家,尤其是过年这个时候。 在...
    乐小鱼儿阅读 564评论 22 17
  • 都说现在的年味淡了,没有小时候的浓烈。看来年味如酒,需陈年存放,再过些年回头品味,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是后话,...
    信贷评审人阅读 685评论 2 2
  • (一篇几年前的旧文,借以回味一下逐渐失去的家乡年味) 年三十的早晨,天还没亮,就被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
    方雨FY阅读 1,625评论 3 3
  • 家乡的年味是跟童年的记忆紧紧关联的。在我的印象里,家乡的年味是被一场场雪捂出来的。 当各家门前高高的玉米塔、辣椒架...
    熊猫微刊阅读 630评论 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