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聘在路上

乾隆三十六年,扬州东关渡口,罗聘踏上了北进的轻舟。他要去京师闯荡,去寻找在扬州已经得不到的东西。

作为扬州八怪的殿军、金农的弟子,罗聘继承了前辈不拘古法、以心驭画的笔墨风格和特立高标的行事作风。当扬州的诗画氛围已经满足不了他时,他要去北方开拓新的天地,开启他游历半生的羁旅生涯。行走的动机,是为求名,也为求利,还有他自己也不太清楚的向往。就像后人评价扬州八怪的怪时对他的总结——“怪在使命”。


野梅

在北上的途中,罗聘的心情不坏,船过沧州时,他离船上岸,意外地买到了两瓶五年的陈酿。畅意之下,留诗云:“归时赢得夸人处,一醉何须向妇谋。”他对人生第一次赴京充满了期望。扬州如花解语的妻子和众星捧月的画名,都无法捆住他的脚步。

文人的身份,可使人毫无愧色地安守困顿,还可被引为美谈。但超脱于物质,并不等于超脱了自我表现的欲望与虚荣。反而,文人的自我意识总是强烈过那些汲汲富贵的人。想要一鸣惊人,想要看着观者在自己的作品前赞叹连连,争论不休,那一刻心中所绽放的愉悦,是无可比拟的享受。当扬州“好奇而贪多”的盐商们无法再带给罗聘这种享受时,他便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名流卿尹。罗聘并不是扬州八怪中唯一没有做过官的人,但他是唯一一位从未在任何场合显露出企望功名的人。他毫不掩饰地追求诗画中的审美世界,视其为安身立命之本。

在这种心情下,罗聘携带着他惊世骇俗的《鬼趣图》,沿运河经山阳、宿迁、邳州至山东,北渡黄河,辗转再经运河过天津、通州,来到北京。

初次来京的罗聘,找到一间名为万明寺的僧院安顿下来。寺庙从此也成为他四处游历的常住之地,既少花费,又不失身份。在盐商的引见下,他先后拜见了一些京师要员,凭一幅《坡仙小像》初露头角,搏得赞赏,成为了内务大臣的座上宾,开始出入于乾隆近臣的府邸中。

随着他的画名传开,有文人来寺中慕名拜访,也有人来求画了。可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吗?他发现京城并非是他想象中的诗画中心,以“四王”为代表的传统画派的固守在此,绝不肯轻易放弃他们的阵地。他虽然有了些名气,可是依然穷困,甚至要当掉衣物以维持生活。求画者们看重的是《鬼趣图》为他搏得的名声。他们似乎只是以一种“好奇”的眼光在看待这个南方画家。

京城的画风与罗聘有如圆凿方枘,格格不入。罗聘信奉的是“人目以怪病,我独以怪敬”的笔墨情趣,善画野梅、野兰,笔调奇创,超逸不群。这与京城士人追求幽雅闲适的审美情调与古法笔墨大异其趣。罗聘在京时画过一幅《探梅图》,画中的枝干卷曲瘦劲,浑壮多变。出枝处迂回蟠旋,蜷伏如老龙,潜气如困兽,再猛然斜插天际,欲腾空而去。此画或许正是他对京城的传统势力与文化气氛的一种感受与回应。

而他的《鬼趣图》一出,果然便为人们竞相争睹。几乎当时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在画上留下了题跋吟咏。其中有赞叹的,有调侃的,有借鬼喻世的,有感悟自身的,也有担心此画的指涉意义,而劝其早归的。其中纪昀、袁枚、蒋士铨、翁方纲、钱大昕、洪亮吉都与罗聘成为了终身至交。这些人在乾隆后期都成为了名震一时的朝臣学宗,只有罗聘,仍是一介布衣。

对于《鬼趣图》的解读,自罗聘的时代起便众说纷纭,聚讼不休。罗聘在后半生的游历中一直将它带在身边,聚收名家的题跋。有人说罗聘这是在为己沽名,画作原本并无深意,只是老师金农戏笔的《山魅林憩图》的一个延伸而已。或许沽名是真的,呈奇是真的,对现实的揶揄嘲讽也是真的。更或许,罗聘始终将画伴游身边,是为了当他的画作遭到冷遇、当他走不下去时,《鬼趣图》就是他最初笔墨性情的一个提醒,是坚守精神阵地的屏障,这也是真的。

有时候,一部艺术作品可以脱离意义的范畴,纯乎在审美的意境中游走。曾以《子不语》一书记纂鬼怪的袁枚,在《鬼趣图》下留句说:“画女须画美,不美不倾城,画鬼须画丑,不丑人不惊,美丑相轮回,造化为丹青。”用恢谐的笔调将其中的丹青奇创之意一一窥破,可谓是真正的“知趣”之人。

《鬼趣图》为他在京师搏得了奇名,但那并非是高名。当时的文化高压下,揶揄讽世的作品一定会受到某些无聊人的注意。乾隆朝的文字狱已经不再是针对前朝遗老,而是将灾祸降临在那些矫时慢物者的身上。在朋友的劝诫下,家书的催促下,乾隆三十八年的春天,罗聘辞别了京中诸友,在北京的齐化门外,登舟离去。这一趟旅途,他收获了期望之外的内容,却没有得到他原本想要的东西。

变法

离开了京城的罗聘,一路上并不顺遂。他没有直接返回扬州,而是到天津继续搜集金农的遗稿。入冬后,被大雪围困,无法南行,他只好滞留在天津,整理老师的诗稿,编成《冬心先生续集》,付梓印行。在序文中,他感叹金农纵有旷世文才,也终将“猝归槁壤,可为陨涕”。况乎自身,事业未成,而年华已逝,已成了白头弟子。

这一年,罗聘四十一岁。

次年元旦,由于口袋空空,他只好为一名商人画了幅《一本万荔图》,才筹到了旅费,继续南行。一路上卖画易米,终于来到了山东泰安,投到故友朱孝纯处。在泰安他停留了数月,其间三登泰山,在一次爬上南天门之际,罗聘留下一首《登泰山至南天门》,借登泰山感怀自己的京中岁月:

我欲游八极,危梯欣可惜。逍遥倚天门,仍在天之下。

不见玉女迎,但觉尘氛谢。罡风足下生,倒听松涛泻。

云中毛骨凉,旷然忘炎夏。口诵白也诗,安得斑龙跨。

尝过了官场上的虚伪狡诈、附庸风雅、人情冷暖,难免会牵动他对于世界的看法,乃至画意的表达。原本纯粹简单的信仰,随着阅世渐深,似乎变得复杂起来。老子曾说:“人之大患,在我有身。”但如果真的抛离了身体的牵累,灵魂失去现实的养分,只会愈加空洞。每一个画师或许都会遭遇到生命观的危机,墨法的动摇,甚至是对最初方向的怀疑。最终走向何种面目,总是要看他本人的性情与识见了。

乾隆三十九年秋,罗聘终于回到了扬州的居所——弥陀巷内的“朱草诗林”。那是一间典型的扬州三合院,有花厅、书斋、回廊、水池,书斋外依墙建有一座半亭,他把它命名为“倦鸟巢”。

恢复平静的生活不久,为谋生计,罗聘又再次为卖画奔波。在当时盐引案的笼罩下,扬州盐商对书画的热情降低了许多。放眼望去,杭州是浙江画派的阵地,南京有吴门画派与常州画派在盘踞。他只好远赴江西,但是他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待遇。在这里,他画了一幅《卖牛歌图》,记录了佃农“人牛饿死争蚤迟”的真实图景。蒋士铨为此画记诗云“杀身有补拌酬恩,奈何只卖钱三贯”。既是哀叹农民的悲惨生活,又像在感怀罗聘天涯沦落的卖画生涯。这段日子中,罗聘渡过了人生中最颠沛流离的时期,也正经历着反思画风的煎熬。

从江西返乡之后,一个更残酷的打击等待着他。他的妻子方婉仪,在这年春天患了肺疾,一病不起。在肺病无法根治的时代,染上此病,就代表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方婉仪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画,因其生日与传说中荷花的生日在同一天,所以自号“白莲”。他与罗聘的志趣相合,红袖添香之余,又将家中事务操持得井井有条。得妻如此,可说是罗聘羁旅生涯中最大的幸运。

然而,就在妻子卧床之时,罗聘却做出了一个令后人百思难解的决定。他选择了离家别妻,二赴京城。

喜欢罗聘的人,找寻了许多强烈的动机为这个行为做辩解。一者说,为了筹得医资,他只好赴京卖画,并且得到了妻子的首肯。并且,与他干系重大的盐引案终于有了眉目,要赴京待决。还有一种说法是:自幼便有佛缘的罗聘,曾梦到前身是花之寺的僧人,所以对于生死离别,早已参破悟透。这也是他“怪”的一面的体现。

以“怪”字来圆说此事,感觉终究是苍白的。“默默两心谁会得,明知见面是他生。”或许罗聘在那时就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方婉仪死后,罗聘终身未娶,漂泊生涯中始终将妻子的诗画带在身边,死后终于与她合葬一墓。这在八怪当中,与其他人的风流多情相比,算是难得。

在神秘的使命感驱使下,罗聘再一次走进京城的齐化门。这次他没有了当初鹰击长空的期望,只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倦客。他的老友,已经是京城诗坛盟主的翁方纲,感受到罗聘的诗与画都和从前不一样了,充满着排山倒海的闷塞之气。

这一次入京,他依然住在古庙,依然要典当换米,然而当他再次研墨运思,掭笔入画之际,他已然可以痛定思痛,沉心静气,将过往的遭遇、胸中意绪,借着铺砌满纸的墨气渲泻出来。以往他画的是八怪式的率汰减法布局,如今,已经发展为全景式的梅兰竹石了。

在他这个时期的《莨谷图》中,只见山石层叠,莨竹万竿,铺满着整页画面。杂乱的竹石挡住了一条狭窄的山路,更有几根倒下的竹枝横在上面。一位僧人几乎淹没在竹丛当中,默默地看着前面被阻断的小路。山风鼓荡,竹枝摇曳,一如纷乱的心绪。他是在冷眼观路,还是在静坐修行?他是在躲避尘俗,还是想寻路下山?僧人的身体被竹石所围堵,虽拥塞不堪,却神态平和,盘膝安坐,仿佛与环境融为了一体。

从此,罗聘不再画鬼,他开始画佛像了。

慧心

乾隆四十九年,扬州的盐商大兴土木,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第六次南巡,修建“万寿重宁寺”。寺中的全数壁画,他们用重金延请了罗聘绘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寺中的彩画廓墙上,便渐渐浮现出仙乐飘飘、幻彩云岚、诸天神佛、谈五色救八难等景象。画中的菩萨、罗汉,造型高古,神态祥和,散发着一股闲逸疏旷的气韵。那是罗聘这些年里潜心思悟的结果,也是他为扬州城留下的最后一片印迹。随后,罗聘便再次离家赴京,开始了另一段长达八年的行旅生活。

对于第三京赴京的动机,罗聘描述的很简单,如今的他无牵无挂,随心而安,在领到重宁寺壁画的筹金后,何不北上寻友,以慰残生呢。他此次进京的心态,较之前平和了许多。但他没有料到,从前苦求不得的东西,这次却轻而易举地达成了。

京城画坛对罗聘是倒履相迎的。扬州八怪日益崛起的声名,终获世俗理解的审美理念,使罗聘备受瞩目。他近年作品中古朴稚拙的笔墨风格,尤其为京中士人所推重。许多文人学士与达官贵人,纷纷上门求画。“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甚至于传声到外邦,在东洋兴起一股罗画热。

他留京期间,适逢乾隆帝举办千叟宴,罗聘虽无品级官位,年纪又未到七十,但却被破格选入,身列其中,并受赐了一根檀木的寿杖。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名声最显赫的时期。然而,他此时的心态却颇值得玩味。他曾在一幅《梅花轴》的自题中记述了自己“躬逢千叟宴”一事,在其中提到了宋代的杨补之与丁野堂二人。杨补之曾向徽宗进献梅花图,却被讥为像村梅,杨一气之下,便自称“奉敕村梅”,并不改画风。丁野堂同样是因为宋理宗奚落其画中梅花不是宫梅,索性自号为野堂。罗聘想到他们二人,或许是有意无意间已经明白,他的价值,不在朝堂之上,也不在千叟宴中,而是在他的笔意墨韵之间。

罗聘在京中一住八年,虽然画名显耀,但由于他率性随意的性情,仍会使自己时常陷入贫困的窘境,甚至要到别人家中寄食作画。他晚年的生活态度,被形容为“狂侈谈诗口,豪挥卖画钱”。钱财不是用来收藏古字画,就是与友人诗酒相欢。每次三升酒尽,兴之所致,他便铺开绢布,“山水方滋,云烟相乱,酣嬉淋漓,无所遴惜也”。

他晚年的画风,人像传神写意,拙中含趣,戏笔中赋与了人物异样神采;画山水则构图奇纵,不落旧蹊,墨气酣畅,常使观者神游在卷轴之内;花卉是他笔下最常见的题材,其分疆布势,浓淡枯润,调动之法更已臻于神妙。扬州八怪中,罗聘所涉猎的题材最为广泛,无所不画。这源于他丰富的游历生活,天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事物的本质都变得越发清楚:人心万物,一气所化,只要灵台清澈,便可将一切汇于笔端。如同石涛所说:“法无定相,气概成章。”

在罗聘晚年撰写的《正信录》中,可以寻见支配他后半生艺术生活的根源理念。那是一本试图以佛法贯穿儒学的性理之书,认为儒释同源,五经与佛法同旨。佛法乃是平常心、自在心,“凡有血气之属,皆本有之。”只要善用此心,则“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这与心学中的“致良知”之说是异途同归的。一颗平常心,这便是罗聘最终所去的地方。

以释老为归,是历代大师们不约而同的心路模式。激情过后,总要归于平淡。这究竟是思想的成熟,还是衰老的象征。罗聘的笔墨功业将扬州八怪的历史延长了三十年。但试想一下,如果罗聘将自己的衰龄变法扭转了方向,像首次北上时那样积极拓取,抗争到底,他会提前走入毁灭,还是将那三十年变为自己的时代,不再是前辈传说中的附属。或许,会在八怪与后来的“三任”、老缶、白石老人之间,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坐标。

然而,人生从不提供或许。罗聘在京中逍遥自在,渡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快活岁月。嘉庆三年,当他债帖难偿时,仍是扬州的盐商慷慨出资,助他倦鸟归巢。返乡数月后,罗聘去世,走完了他的漂泊人生。在他身后,仍有更多的人即将远行,或者已经在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539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594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871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63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84评论 6 39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63评论 1 30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68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57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50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02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44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23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83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50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15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92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