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金元外交
战争,无论古代还是今天,都是一台烧钱的机器。战争机器一旦启动,钱再多都不够花。
北宋君臣被王黼等人忽悠着,沉浸在“洗刷国耻,收复故土”的亢奋狂热之中。
徽宗要建立不世功业,决定干一票大的,就与女真人联合起来一块打辽国。
说到打仗,徽宗最放心的还是童贯。本来,这时候的童贯被王黼等宠臣排挤,正在坐冷板凳。如今决定要打仗了,徽宗首先想起自己手下的“战神”童贯来。
兵者,国之凶器也。皇帝自然要把最锋利的“凶器”交给自己最放心的人。
正在坐冷板凳的童贯结束了霉运,被紧急召回委以重任。临出兵的时候,徽宗嘱咐童贯:“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保境安民和收复燕云十六州。打仗的时候啊,我们尽量多围观,少动手,让辽国和女真去死磕吧,我们好坐收渔利。”
从太祖时代开始,宋朝养兵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暴民叛乱,并不想对外扩张,所以军队的日常训练就比较马虎,再加上宋朝皇帝害怕军人造反,在军事管理制度方面做了重大调整,限制了将领的权力和能动性。
宋朝在百年的经营中,军队的素质一代不如一代,军事力量一步步弱化,军队内部的腐败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到了宋徽宗的时代,无论宋军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集团协作能力都乏善可陈孱弱不堪。即使这样的水平,打仗的时候宋军还不肯出力,投降和逃跑是他们保命的一贯手段。
就算宋兵肯拼命,以当时的战斗力而言,拼了吃奶的力气,与契丹、西夏当面锣对面鼓凭实力打一场胜仗,几乎是不可能的。
带领一支乏善可陈的部队与辽国作战,童贯本来心中没底,如今得了皇帝“秘传真经”,既然老大有话在先,便可出工不出力,童贯这才放心大胆地领兵出征。
王黼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顾不上与童贯计较前嫌了,见皇上属意童贯执掌军权,就跑他面前赌咒发誓说,太师出兵,我一定全力以赴保证后勤供应。
在后勤保障上,王黼说到了,也做到了。
北宋朝廷经过徽宗多年的无度挥霍,早已经把祖宗积攒的家底折腾精光。但打仗要花钱,王黼也许了诺,总得找来钱才能办成事。
为了筹措战争经费,王黼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筹款机构——“经抚房”。这个机构唯一的职能就是征税,王黼打着“洗刷国耻,恢复故土”的名义向已经贫困不堪的百姓征粮收税。
“经抚房”一开工就进行全国战争总动员,号召百姓出钱出力,但老百姓已经穷得底掉,哪里还有钱供给朝廷来打仗?百姓交不出钱来,王黼认为是耍滑头不肯交,就另想办法。
王黼亲临“经抚房”指导工作,安排人手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然后有一个算一个,不管你有钱没钱,也不管你是丧失劳动力的老人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是人就得交钱纳粮。
这一下,百姓想躲是不可能了,只好砸锅卖铁,典地卖屋,交了战争人头费,暂时保存了性命。
老百姓更加贫困无依,宋朝的国力因此进一步衰竭。
利用收人头费的办法,没用多长时间,王黼就收上来六千二百万缗。战争经费有了。
徽宗对王黼搞钱的本事表示赞赏,并且深信他的王朝的确如他的宰辅们所言——很有钱。
打仗的钱是有了,但这种竭尽民力,涸泽而渔,强取豪夺的方式把百姓荷包里的钱财榨取到干干净净,致使老百姓的生活无以为继,结果定然是民怨沸腾,北宋王朝存在的合理性进一步削弱。
后来金人入侵,帮助金人打宋朝的汉人不在少数,可见北宋朝廷把百姓逼到了怎样的绝境。
战争筹款的成功,对于王黼而言,不光是打仗的经费有了保障,而且战争的胜利也有了保障。于是王黼眼巴巴地盼望着童贯的捷报。
宋朝与女真联手攻打辽国,宋军扮演的却是站在战场外围呐喊助威的啦啦队角色。看到辽国打输了,宋兵就鼓噪着冲上去想拣点现成的便宜。
辽国人在女真人那里吃了败仗,看到他们的盟友在旁边看热闹,还鼓噪着帮女真人打他们,心里气恼万分,对宋军恨得牙痒痒,心里说我们吃了败仗,你们欢腾啥?打不过女真人还打不过你们吗?再敢追,揍你丫的。
宋兵可不知辽国人心里想啥,只认为辽国兵士已经成为丧家之犬,就拼命地追。
辽国人看女真人没有追过来,只有宋兵在身后呜喊鼓噪,返身回来就把宋兵一顿胖揍。
宋兵本来就战斗力低下,猛不防挨了辽国残兵败将一个回马枪。刚才还是追敌的胜勇,马上转换成被追赶着打的穷寇。
一时间,战场上角色互换,胜负倒置。辽国人在后面追,宋兵在前面跑,拼命的逃啊,只恨爹娘少生了几条腿,兵器盔甲丢了一路。宋兵被打得损兵折将,狼狈不堪地四散溃逃。这一阵打下来,宋军算是丢人败兴到姥姥家了。
北宋这样虚弱到不堪一击的军事力量,被一旁观战的女真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北宋与女真人联合打辽国,一场战争结束,除了收获辽国一顿痛揍之外,尺寸土地没拿到,就更别提什么收复失地了。
这样的战绩怎么掩人耳目?怎么给皇上交差?童贯辜负了皇上的信任,愁眉不展,苦想对策。
这时候,王黼给童贯来信说,太师别急,咱有钱啊。
童贯心想,有钱顶屁用,有钱能买来胜利吗?我们打了败仗,是要受处分的。
王黼在信中继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女真人打仗为什么?还不是为了钱财玉帛?我们打仗不行,可以请女真人代劳,他们打下来地盘,我们可以花钱买呀!
童贯心里想,人家会卖吗?
王黼在信中继续解释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人家不肯卖?
童贯心想,就算人家肯卖,花钱买来的地盘也算不得胜利呀!
王黼好像早已经看穿了童贯的心思,在信中继续写道,用钱买来的地盘也是胜利,先朝真宗、仁宗、神宗皇帝与蛮夷之邦的战斗,真正打胜的战争有几场,最后还不都是用钱摆平的?只要肯出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王黼在信中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把童贯内心所有的疑惑都解决了,并且告诉童贯一定要试一试,不要轻言失败。
于是,童贯就派人去金营和女真人谈判买地事宜。女真人见竟有这样的好事,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一手交钱,一手交地,王黼花大价钱从女真人手里买下五六座空城,然后作为童贯的战绩上报。
“捷报”传到朝廷,王黼率百官前来祝贺,徽宗喜得满脸堆笑合不拢嘴,马上对主战的王黼进行封赏,升他为太傅,封为楚国公,允许他穿紫花袍,让他使用的车马、侍从、仪仗、器物等,与亲王的级别相同。
其他主战的官员也都得了封赏。北宋朝廷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浑然不觉已悄然临近的危险。
王黼做官终于赶上甚至超过了蔡京,该得的好处得到了,想做的官做到了,可谓志得意满,就拍老板的马屁,说皇上建立如此不朽神功,也该给自己加个尊号。
在这件事上,徽宗脑子还算清醒,还算脸皮薄,说他爹那么能干,都没有加尊号,自己才做了这么一点点小事情,燕云十六州还没有全部收回,怎么可以加尊号呢?于是没有答应。
王黼为了升官发财,在对外战争中把损兵折将吃败仗的事情竟然导演成为一场洗刷国耻的举国狂欢,蒙蔽了皇帝,欺骗了国人。那他在国内的施政和外交方面还做过些什么,他能一直欺瞒下去吗?
徽宗领导下的北宋王朝,皇帝穷奢极欲,百官追随效仿,整个统治阶层醉生梦死,一味地横征暴敛,对老百姓的疾苦不管不顾,时间长了,老百姓受不了了,就揭竿而起造反。
北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可以说每一代皇帝都遇到过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事件,但像徽宗朝时代如宋江和方腊那种动摇了北宋国本和影响到王朝稳定的农民起义,在宋朝其他皇帝在位的时代并不多见。
全国各地起义暴动事件频繁发作,像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徽宗虽然走马灯似的换宰相,也怕宰相的权力坐大,还特意安排掣肘者从中作梗,但总体说来,这些办法只是帝王驾驭下臣的手段,而不是治国理政的方法。
等到王黼做宰相的时候,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处处都是火药桶,只差一个火星就能点燃。
王黼居庙堂之高既不忧其君,也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为了一己之私欲疯狂地横征暴敛,亲手擦着了点燃火药桶的火星。
江南民众对朝廷“花石纲”等劳役和额外税赋的常年压榨早已经忍无可忍,人们愤怒的情绪在内心郁积已久,随时都可能爆发,只是苦于没有一个组织者带头起来反抗。
朝廷不体恤百姓生活的艰难,一再加重税赋,正常的皇粮国税之外,还要为各种皇家工程和地方工程提供服劳役,还要为朝廷的战争买单,这些附加税全部追加到百姓头上,不给百姓有一点休养生息的机会。活不下去的人们生不如死,愁云满面度日如年。
有一个叫方腊的人终于忍无可忍,第一个站出来扯起了反旗。方腊登高一呼,被压榨的人们想想反正也是活不下去,横竖是个死,反了或许会挣得一线生机,就跟着方腊一起反了。
方腊打着诛杀贪官的口号一路攻城略地,北宋朝廷的地方官见到义军来势汹汹,不是龟缩躲避,就是逃之夭夭,基本上不敢与义军正面接触。方腊很快就占领了一大片地方,并且建立了义军政权。
起义造反的事情常有,镇压下去就得了。王黼对方腊起义军的战况隐瞒不报,还告诉皇帝说,现在天下太平,皇上您就安心享乐吧。直到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攻下了六州五十二县,把杭州城都给攻占了。
杭州城是北宋两浙路的首府,又是朝廷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杭州知州赵震见义军声势浩大,就弃城逃跑了。义军进城后,把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和廉访使赵约给杀了。
这两位,一个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一个是朝廷派去考察地方工作的钦差大臣。两位朝廷大员被义军所杀,如同天上捅了一个窟窿。
更严重的是,这时候,方腊建立了义军政权与宋王朝分庭抗礼,开始称王称帝了。
有人要抢赵官家的饭碗,大家的饭碗也有被砸之忧,事件很严重,眼看纸包不住火,王黼才期期艾艾地对徽宗讲了有人造反的事情。
徽宗一听有人造反,也明白这些人的势力已然坐大,形势万分危急,就赶紧调兵遣将,派童贯带领十万禁军前去镇压。
童贯带兵去平叛,去了前线了解一番后才明白,原来老百姓是受不了朝廷“花石纲”的压榨和骚扰才造反。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童贯就使用徽宗授予的特权,模拟皇帝的口气写了罪己诏,向义军广泛宣传,还下令撤销了征缴花石的应奉局。
这些顺应民心的举措出台,缓解了百姓与朝廷的对立情绪,对瓦解义军士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皇帝认错了,贪官惩处了,应奉局撤销了,百姓心中那口窝囊气发泄出来了,义军的战斗力明显削弱,逃兵日益增多。
这时候,童贯才对剩下来顽固反抗的义军开始用兵,方腊义军虽然一开始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占领了不少地方,但毕竟没有遇到朝廷的正规军,义军将士也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作战能力相对更弱。
童贯以雷霆手段,终于平定了叛乱,凯旋班师。
王黼不仅没有因为隐瞒战乱而受到处分,徽宗反而因为平叛成功,升了他的官。
升官后的王黼眼红童贯的战功,就背后使坏,跑皇帝那里搬弄是非告黑状,说方腊造反的真正原因是茶盐法引起的,那是蔡京搞变法引出来的乱子,但童贯却为蔡京遮掩,硬说是皇上用了几块石头和吃几个鲜果引起来的,而且还冒用皇上的名义写罪己诏,这不是诋毁皇上吗?
徽宗听信了王黼的话,很不高兴。童贯宫中的耳目很快就把这个情报告诉了童贯。
童贯听说王黼背后使坏,就想了一个计策对付他。让他的手下去传布一个消息,说有人要帮助蔡京重新回到朝廷来执政,把落井下石的小人王黼赶走。
蔡京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他的党羽还在,声望还在,蔡京势力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有所衰减。
王黼知道蔡京的厉害,担心蔡京回来抢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也没有把握斗过蔡京一伙,非常担心失去现有的荣华富贵,就赶紧向童贯服软,又跑徽宗那里说童贯的好话,以求挽回局面。
宋朝军事力量不行,打不过辽国,所以在与辽国交往方面一直很低调,凡事有所保留和隐瞒,从不敢把宋朝富足的真实景象展示给辽国。即使辽国使臣来宋朝公干,按照以往的惯例,宋朝的官员一定要带着这些使臣绕弯弯,哪里的路不好走专门走哪里,为的是让辽使觉得宋朝山高路远,穷困不堪,不值得占领。
在接待方面,更是显得寒酸,既不敢用精美的器物,也不给来使丰厚的赏赐,装出一副贫穷困苦的模样,深怕辽国人见财起意,侵略宋朝。
但到了王黼做宰相,他为了一己之私利,竟然不顾朝廷的安危,一改北宋百年以来接待外来使臣的做法。
为了尽快完成与女真人结盟的谈判,王黼让手下带着金国使者来京城汴梁时专走平坦宽阔的官路,这条路平平常常七天就能从辽国到达汴京。谈判进行的很顺利,但也把宋朝京都的地理位置暴露给了女真人。
后来,女真人攻打宋朝,走的就是这条平坦的官道。
与女真人结盟攻打辽国,本来就是自毁长城,是一招臭棋,女真人来了,王黼好吃好喝好招待,唯恐得罪来使,担心人家不答应结盟。
王黼拿出精美的锦绣,珍奇的宝物,金银玉器等展示给来使,以此炫耀宋朝的富有,告诉来使不用担心钱的事情,我朝有的是钱。
使者回去的时候,王黼还厚礼相送。送礼给使臣不是花自己家的钱,王黼毫不吝惜出手阔绰。一时间,出使宋朝成为金国最有油水的美差。
北宋之所以被女真灭亡,王黼难辞其咎。他昏招频出,自爆其短,自夸富有,搞金元外交,这些不明智的举措让刚刚走出丛林,刚刚从蒙昧中睁眼看世界的女真人艳羡万分,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侵略野心,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