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六章):舐犊之情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请读《点亮心灯》第三十二章。
三十二.学会与子女谈心
提示:
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孩子对父母能敞开心扉,是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用浓浓的爱,去解开孩子心中的结,使他揉皱了的心灵得以舒展,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教育孩子是一门既简单又复杂,既普通又深奥的学问。采取了稍有差异的方法,就可能收到迥然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人际间有了彼此温馨的点点滴滴的沟通,才会更加美丽。
心灵受到的创伤,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只有爱的倾诉与交融,爱的抚摩与呵护,才能促使它愈合,进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卢国侠有一位朋友,性情急躁,对孩子奉行的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律条,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一天这位朋友对卢国侠说:“老卢,我看你很少管严婧,孩子却那么优秀。我呀,为孩子的事绞尽脑汁,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我已黔驴技穷了。前几天我打了他一顿,现在打也不管用了。” 卢国侠说:“孩子是越骂越傻,越打越瓜,傻瓜就是用打骂培养出来的。咱们大人也一样,遇到不顺心的事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干活没劲。心情好了,就是再苦再累也高兴。你不妨和孩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谈谈,或许能解决点儿问题。”
第二天,这位朋友又来说:“老卢,这孩子没救了,我跟他谈了好长时间,一点儿收获也没有。”
卢国侠了解了她母子谈心的全过程,原来这位朋友吃过饭 后,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坐下,今天咱们母子好好谈谈心。”然后正襟危坐,一腔正气地问孩子:“你有什么心事,就告诉妈妈呀!”孩子一看妈妈那严肃的神情一下子蒙了:“我没有什么心事呀!”
“那你的学习怎么老是上不去?”
“妈妈,你不是说我很笨吗?”
“我看你一点也不笨,而是不好好学。”
“妈妈,我在学校学一天,回到家里,吃完饭就写作业,从来不跟同学一起玩,晚上又睡的迟,这还不认真呀?”
“你是不是心不在焉?”
“没有呀,我怎么会心不在焉呢?”
“那你今后怎么能把考分提上去?”
“我也不知道,只好再睡迟些。”
“你能不能保证下次考得更好一些?”
“我不敢保证,我没法知道题的难度。”
“那咱们谈了半天顶个屁用?”妈妈一发火,孩子再也不说话了。
“你怎么不说话了。”妈妈不解地问。
孩子还是不说话。
朋友对卢国侠说:“我这娃完了,可能是天生的不成型。”
卢国侠笑了笑说:“你那是谈心吗?是在审犯人。”接着卢国侠给朋友讲了身边另一位家长教育儿子的事例:
孩子迷上了游戏机,一有空就进了游戏厅,双休日都是在游戏厅度过。有时一天不吃饭,有时整夜不回家,成绩不断下滑。在家长会上,老师多次点名批评。父亲常常从游戏厅把他抓回,不是训斥就是打骂。甚至抱怨说:“我上一辈子亏人了,怎么就遇上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你还不如死去。”但孩子不能自拔,你不让他去游戏厅,他书也不看,作业也不做,甚至绝食。可他的同学都很佩服他,羡慕他把电脑玩精了,游戏厅老板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
这位父亲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解数均无效果。一次与卢国侠闲谈,卢国侠建议他改变一下教育方式,既然孩子喜欢玩游戏机,你就让他在电脑上发挥发挥专长,说不定孩子有电脑方面的天分。他听了后说,反正功课他已经学不进去了,就试试看吧。
回到家他对孩子说:“看来你是铁了心要玩游戏机,爸爸也不指望你考学了,你能把游戏机这套弄懂。将来开个网吧当老板也不错。”孩子瞪大了双眼,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父亲说的。爸爸接着说:“今天我同朋友谈了你的情况,朋友说,孩子在电脑方面有兴趣,就让他在这方面试着发展,说不定还会玩出个名堂来。我才想通了,其实现在就是考上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即便是大学毕业了,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可不管怎么说,初中功课一定要学完。今后你可以多抽点儿时间玩电脑,但不能玩的不吃饭、不睡觉,这样会把身体搞垮的。”
从此孩子不再偷偷摸摸玩游戏,而是潜心地去探讨游戏规律和原理。后来爸爸又给他买了电脑上了网,告诉孩子,从现在起就不要去游戏厅了,有空就在家里玩。爸爸一有时间也同孩子玩,并从电脑上学到了许多知识,不到一年时间,孩子不仅对电脑运用自如,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可喜的是父子感情日益加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升。初中毕业,孩子考上了高中,又说将来还要考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这以后父子俩成了朋友,儿子有什么事都愿意给爸爸说,爸爸也十分体谅孩子学习的艰辛。这位家长后来感激地对卢国侠说:“这一招还真灵,是你的一席话救了我的儿子呀!”
卢国侠讲完这个事例后,接着对朋友说:“谈心一定要讲究方法,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说出心里话。”并给朋友介绍了自己同孩子谈心时遵循的原则。
一、无意中进行
大教育家卢梭说过:“如果你让孩子感觉到你在教育他,那你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
卢国侠同严婧谈心,多半是在洗澡时、坐车时、散步中或茶余饭后闲聊时进行。而大多是严婧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她们就漫无边际地谈起来了。
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严婧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今天选班干部,有一个同学主动提出要当班长。老师问那位同学,你为什么要当班长呀?他说,我爸爸说当官能管人,能挣很多很多的钱,我现在当班长,长大了还要当更大的官。”
妈妈问:“你们老师和同学都是怎么说的呀?”
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批评了这位同学并告诉大家,班干部是为全班同学服务的。
“你们的班干部选好了吗?”
“选好了。”
“有你吗?”
“老师让我当学习委员,全班鼓掌通过。”
“你有信心吗?”
“我想能干好的。”接着妈妈又问她:“那位同学长大想当官,你长大想干什么呢?”
严婧自信地说:“当科学家。”
“为什么?”
“科学家搞发明创造,能造福人类。”
“科学家需要有很多知识的。”
“那我就好好学习。”
“科学研究是非常苦的,爱迪生为发明电灯,失败了多少次你知道吗?你有这种毅力吗?”
“妈妈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她们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从班干部的选举,慢慢扯到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精神上来了。这一切似乎是无目的的,又似乎是有意识的。让严婧懂得了当班干部要有责任心,人要有理想,科学家要有知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卢国侠说:我想这样的谈法,比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考出好成绩,长大要为人民服务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二、平等、客观、公正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是糟粕。这种思想至今阴魂不散,危害极大。在单位要服从领导,在学校要服从老师,回家要服从父母,服从代替了一切。
有学者建议:取消“家长”的称呼,一律改称父母。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成长,但无权主宰孩子的一切。
在家教这个舞台上,父母和孩子都是演员,每个人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演出一幕又一幕和谐、温馨,富有情趣、富有创意的喜剧来。卢国侠在同严婧谈心时,很少指使她必须怎么做、怎么干,而是用商量的口气。比如:“可以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呀?”“这样做会不会比那样做更好些呢?” “看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呀?”“让我们共同努力,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一次严婧回到家里给妈妈说:“妈妈,今天课堂上有一个男同学不认真听讲,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又罚他站在教室后边。”
“你认为老师应该不应该批评他?”
“应该呀,他不注意听讲,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讲。”
“那罚他站在教室后面好不好呢?”
“我觉得不应该罚他站在教室后面,他这一站,一会儿这个同学转身看看,一会儿那个同学转身看看,课堂秩序更乱了,站的那位同学也很不好意思。”
“你是学习委员,你可以给老师提个建议呀。”
“我不敢,我怕老师说我包庇坏人。”
“他是坏人吗?”
“按理说,他算不上一个坏人,只是犯了点儿小错误。”
过了几天,严婧高兴地给妈妈说:“我把我的想法给老师讲了,老师还表扬了我,并要我帮助那位同学。”
“那你愿意帮助他吗?”
“我是学习委员,我有这个责任。”
卢国侠高兴的拍了女儿的肩膀:“婧婧,真懂事。”
有时候卢国侠也会主动地给严婧提出一些问题,如哪位老师讲课同学们最爱听?他都用了些什么方法?你们班哪位同学发言最积极?哪个同学作文写的最好?哪个同学的人缘好?……有时前拉后扯,越扯越远,和一开始说的话题没有任何联系了,简直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
卢国侠说:“我感到这种没有棱角的交流,如清风无意间拨动柳枝,似明月有情地摇拽花影,呈现出一种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情调,这种方式最易触动人的心弦,它会悄悄地演化成一种心思,一种理念,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学会倾听
同孩子谈心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善于倾听。不具有这一硬工夫是谈不好的。
有人会说,这算什么硬功夫,不就让孩子说,自己仔细听吗?是的,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大多数家长却做不到。我周围有许多做父母的就是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讲完,他们一开始还会听,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你怎么这么啰嗦呀!”“好了、好了,别说了!”“快吃饭吧,吃完饭我还要干其它事呢。”这样的谈还不如不谈。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在同孩子的交谈中,必须耐心地倾听孩子心中的委屈,亲切地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支持和鼓励他克服困难,分享他成功的喜悦,做他的知心朋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接纳、理解他的错误,与他同喜同悲,同呼吸,共命运,使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是他的靠山,父母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是他力量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打开一扇沟通的天窗,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之中,同孩子真正做到心心相印,这也叫同理心。
在谈心的过程中,父母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同情的叹息,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赞美的语言或竖起一个大拇指,这一切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对孩子来说: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一次轻柔的抚摩,都会唤起他们的幸福感,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
四、不急于求成
谈心是一个过程,是情感的交流、暗示、引导和启迪。目的性和功利性不能太强。一开始甚至什么目的都不要,闲聊就是目的,不一定非要谈出一个什么成果来,要相信,只要能谈,就有成果。千万别让孩子感到又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又是要纠正自己的什么毛病?谈心的成效,一般来说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的。卢国侠说,我相信,只要孩子愿意把心理话告诉父母,有这一条收获也就够了。
谈心时能形成共识当然好,达不成共识也不要紧。谈着谈着必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
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有赖于双方内心开放的程度。能引起共鸣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沟通。谈心是交流和沟通最常采取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人们之间的矛盾、误会,大多源于缺乏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也一样,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平等地、广泛地、深入地相互交心,教育出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更健康, 更优秀。如果他们之间无法交心,必将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无数悲剧都是由心灵的隔膜造成的。
下面介绍上海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余金申跳楼前写给亲人的一封让人撕心裂肺的绝命信。
亲爱的妈妈、外婆以及我的一切亲人:
我知道我的成绩不好,大家都不太喜欢我了,都对我有成见。我不怪谁,我只怪我自己。也许我根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该,来了又有什么用?如今我是全家的累赘、负担,一提起我,你们就摇头。可又有谁能真正了解我呢?我不是不想学好,做梦都想。可就是学不好,又有什么办法呢?你们知不知道,每次你们骂我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可怜、无助。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
晚上我常常躲在被窝里哭。死,这个词早在几年前就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小学六年级,我就经常想到死,上了初中以后更多了,特别是初二下学期,每次被老师骂后,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好痛。可是每一次我有了这种想法,我都想尽一切办法将它打消,我想活着的好处。终于我忍着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悲伤、失望甚至是灰心活了下来。
如今,我又要选择,我没有勇气选择活,尽管我不想死。我还这么留恋人世……好了,走了吧,来去匆匆化作泥土,从此世界上便不会再有我。妈妈,再也不会有人烦你了,你们也不用再为我着急了,不用了。原谅我的不孝,我爱你,妈妈!!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就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受到亲人的打骂,一次又一次地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挣扎着,怀着这样的心情,又怎么能取得好的成绩呢?四年时间,母亲竟然对孩子这种心态毫无察觉。如果这位母亲,懂得孩子的生命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话,她会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安慰孩子,或者满腔热情地 同孩子一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告诉孩子,考分不代表一切,条条道路通罗马,不上大学也可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我想,孩子如果能听到这些话,是不会走上绝路的。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位母亲是不同孩子谈心的。
哈尔滨有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举起菜刀在自己的生母身上砍了三十多刀,当民警抓他时,他竟逍遥自在地在网吧打游戏。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杀母亲时,他说,两年前我的父母下岗了,但我在物质上没有太大的奢求,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父母的争吵和无知,我们之间根本不能沟通,有时我的心情十分苦恼,骑车出去散心,回家后妈妈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重则打骂……母亲对我的管教很严,但是她的管教方法我无法接受。比如我在学校是否开心、或嘘寒问暖的话她从来都不会说,我恨死她了。我就想杀死她!
当记者问他现在是否后悔时,他说:“现在我已经做了,就不会后悔。”一年前我迷上了网上聊天,可以在网上交很多很多朋友,我情愿活在网上,也不愿在那个压抑的家庭生活下去。
是孩子冷酷无情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孩子仅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有知冷知热,能与他沟通,不打他骂他的父母。这个要求不算高吧,这并不需要花多少钱,可就这么点儿可怜的要求,他的父母却吝啬到一点也不给,导致如此惨痛的悲剧发生。我们疾呼,做父母的必须要学会同孩子谈心,必须!必须!
大哲学家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一头小母牛牵进牛栏里,结果弄的满身是汗也没有达到目的。就在这时,他家的女仆走过来,她甜甜地微笑着,把一只手指头伸进小牛的嘴里,小牛安静了下来,跟着她走进了牛栏。
教育孩子就要像这位女仆那样,用温和的态度、关爱的神情、恰当的举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卢国侠和严婧母女合影
附:严婧随笔一篇
我终于懂得了珍惜
这个社会造就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亲人对他们宠爱有加。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是蜜罐中泡大的小公主。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一个人带着我,我有时闹病,半夜三更妈妈一个人抱我到医院看医生,我欠妈妈的太多了。可一直长不大的我,还时常为一些小事让妈妈伤心。
上初中时,为了我吃饭方便,不影响我午休,妈妈把灶具从三里外的家属楼,搬到学校的平房。下课后,用不了两三分钟我就能到家,只要推开房门,香喷喷的饭菜就已在饭桌上恭候我的 “大驾光临”了。
有一天我回家后,饭还没有做好,妈妈在那里正忙活,我不高兴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起报纸。“婧婧,帮妈妈把莱洗一下。” “等等,我正在看报纸哩。”妈妈看我一眼,就没再说什么。一会儿饭做好了,我一看已经十二点半了,脸拉的长长的,一声不响地吃起饭来。“婧婧今天的饭怎么样?”“米太软、菜太咸,一点也不好吃。”我冷冰冰地回答着。“婧婧你今天怎么了,不就是饭迟了一点吗?你没问问,你们同学中有几个像你一样,一进门饭就摆在桌子上。今天学校开会,妈妈回来迟了,你一点忙都不帮,还在说风凉话,你怎么不换位想想?你学习重要,妈妈的工作就不重要吗?你累了,回家就坐在沙发上,妈妈也很累呀!还得加快速度做饭。你长大了,不再是个小孩了,应该学会体谅别人才行。”妈妈慢慢地说着,我默默地听着、听着,我感到脸红心跳。是呀,我怎么就不换位想想呢?我嘴里什么也没说,可心里却说:“对不起,妈妈。”
下午刚一进门,妈妈又端来了热腾腾的排骨面,说:“今天天冷,吃面条暖和。赶快吃,一会还要上自习哩。”端着香喷喷的排骨面,看着妈妈那关切的表情,我心里一热,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是的,我已经长大了,即使不能给妈妈帮太多的忙,也决不能让妈妈再伤心,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打算把自己对不起妈妈的行为好好地整理一下。抽空同妈妈好好地谈谈,暖一暖妈妈那颗被女儿冷落了的心,今后尽最大的努力,帮妈妈多做点家务活,尽一点做女儿的孝心。
今天的事让我开始懂得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