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而基层党组织作为贯穿基层治理工作始末的中坚力量应当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着眼点,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执“三治融合”之笔,续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以人为本“民呼我应”,打好自治“组合拳”。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只有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厚植“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办,党的执政根基才会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强调全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让基层舞台上的“独角戏”变“大合唱”,需进一步畅通群众沟通渠道,搭建居民议事厅,通过定期召开现场议事协商会的形式,变“替民作主”为“由民作主”,画好群众工作“同心圆”,架起党群服务“连心桥”,把握“自治”这把“金钥匙”,拧紧群众“一股绳”,方能更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以身试法“定分止争”,种好法治“责任田”。基层矛盾是基层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要想下好“基层治理”满盘棋,法治建设少不了,而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制胜法宝”,恰恰在法治建设基础上,有效融合自治德治法治,构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和谐基层治理体系。法治建设,不仅要盯紧“顶层设计”,也要注重“底层逻辑”,将法治教育、法治宣传作为强有力抓手,夯实基层“落地桩”,种好法治“责任田”,在学用结合中感知社会的“脉搏”,体察民众的声音,对症开好“药方”,做到“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
以德树人“凝心铸魂”,树立德治“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绵延千年,德治在“润物无声”中持续滋润基层治理体系。激活德治润心功能,首当其冲的便是弘扬美德,要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身边榜样”“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持续推进“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系列评比,树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身边榜样,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形成崇尚文明、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