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层治理的出现,让广大党员干部有了贴近群众的舞台,有了建功基层的机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必须将自治德治法治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坚持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确保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地位。基层怎让治理得好、怎样发展得快,人民群众身处其中最有发言权。要大力加强业主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作用,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多方意见的征集,实现对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形成一条人民满意、简约高效、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治理之路。广泛开展了自治活动,坚持民主选举抓直选、民主决策抓程序、民主管理抓制度、民主监督抓监督,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选举前群众说了算,选上后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德治是基层治理的前提。要坚持以德铸魂,突出思想领航。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建专业化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成为基层治理的“参考系”“风向标”。常态化开展分众化、精准化、创新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把德治宣传教育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大局,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全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媒体平台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根基。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的作用,以高质量的法治服务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末梢”。构建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良序,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不断提高法治队伍的专业法律技能和专业法律素养,着力打造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