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抑郁的很,抑郁来自哪里?
童年生活的不幸。
那么只要抽丝剥茧找出是哪些创伤导致了你今天这样,眼前的情况不是就迎刃而解了?那些阴暗的过去被反复回忆,终于越来越清晰,从小被人抛弃,后又被送到亲戚生活,寄人篱下,自卑懦弱,甚至被表弟表妹肆意欺侮,根源找到了,但是……但是问题怎么还是在那里,怎么还是这样子悲观抑郁,看问题负面,经常害怕,小心谨慎,郁郁寡欢,难道正本清源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吗?
是的,不能。
“事情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的?”和“今天情形如何?”的确是两件事!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作者就认为传统心理分析方法中花费几年时间回想过去的悲惨记忆来治愈抑郁是件很荒谬的事情。
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一个人经常遭受打击和挫折就会导致无助,这点毋庸置疑。 就是一个人感觉无论怎样努力都于事无补,于是就绝望了,主动放弃,等待痛苦的来临。但他在研究这个课题的实验中发现这样一个疑惑的现象,即在许多实验情境中,一样遭受无助的情境,有些人就是不会无助,就像生活中就是有人不管经受多少打击都不会被击倒,而有的人永远不能从打击中复原。
托马斯·伯根索尔,海牙国际法庭的法官,他在10岁的时候被送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也许是命运,他最终活了下来,后来他去了美国,他到了美国又面临着极为艰难的生存环境,但他再一次扛过来了。他写到:“我永远无法把自己过去的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我过去经历的一切已经永远的改变了我,但我也知道我决不能任由过去削弱我开始新生活的勇气,我的过去将会指引我走向未来,并赋予它特殊的意义”。这样的人物是拥有着强大的力量的人,不管环境多么险恶,都不会放弃自己。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名词叫解释风格,就是你对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的习惯性解释方式。解释风格包括三个维度时间维度永久性,空间维度普遍性,以及如何看待自己方面的人格化。
“你从来不跟我交流”,“最近你没怎么跟我聊天”前者是永久性解释风格,后者是暂时性解释风格。
“男人都是猪”,“我老公是猪”前者是普遍性解释风格,后者是特定性解释风格,
“考试砸了因为我很笨”,“考试砸了都是卷子出的太差”。前者归因于自己,后者归因于环境。
想想如果托马斯对逆境的解释风格是悲观的,如果他对自己说这都是无法改变的了,人生永远都是这么不幸,我是没有力量的,那么他怎么可能会有后来的一系列发展。
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并不是偶然随意的,它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在童年时期或青少年期养成的。从中很容易看出来一个人的解释风格来,是悲观是乐观同样能流露出来。
黛玉收到花说的是“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多么悲观的解释风格。
而一个具有悲观的解释风格的人,若还有一个习惯会变本加厉的加重抑郁—反刍,不停的想不停的分析这种情况,沉湎其中。悲观的解释风格加上反刍就是严重抑郁的玄冥二老,一记玄冥神掌打的人几乎无求生之意。
那么怎么做?悲观可以改变吗?乐观可以习得吗?
完全可以。
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就行。
书中详细的讲了很多例子,概括为先识别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自己产生的想法以及导致的后果,然后斩断其中的链接。简单说就是对自己的信念,探索之,审视之,改变之。
作者举出大量的例子,教你如何操作,这些实例足以让人相信他的方法可行可用。
那么剩下的就是你是否愿意改变?已经摔倒了,也许是被别人推倒的,先哭泣一阵子,可是终归得尝试爬起来啊。
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世界是运动的,改变无处不在,一点点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结果就会如武陵人入桃花源,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亲爱的,你需要的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