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善意待人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的第四条要善意待人,感受颇深。


  要善意待人就是说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教师要善于待人,首先表现在善于不让学生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像父母一样地愿学生好,就要阻止邪恶进入他们的心灵,把邪恶关在他们的心里外,如果你心里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这种焦虑不安的关切,如果每个学生对你来说这是班级记事本上的一行字、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那你就可以相信,要是学生遇上了糟糕的事,你内心会提醒你该怎么办,这种内心的命令就是见诸行动的善意待人。善意待人是需要培养的,是内心状态相互的,也就是说当教师愿意学生好,学生愿意教师好时,才能把他培养起来,这是学校生活的最微妙的和谐 相互以善相待,是在赋予情感修养的气氛中培养起来的 ,是教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


  教师的善意作为一种强大的教育手段,会一直起作用,使个人的自尊心得到不断的发展,学生的个人自尊心决定于他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则决定于教师的善意,当然,也决定于学生的心灵肯接受教师的善意到什么程度,尊敬的同行们,请记住,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的自尊心,使你创造性劳动乐趣的火花,只要这火花在发光,你就会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创造活动的乐趣。

  接下来的教学生活,我也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善意对待,用心去感受孩子心灵深处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