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而我也认为,如果说孩子是小写的英文字母,那么家长就是他漫漫人生路上的大写英文字母。大写字母怎么起笔收笔,决定着小写字母的书写方向。
虽然说,孩子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轨迹,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家庭环境是滋养孩子性情品质培养的第一温室环境。父母的说话语气,处世之道,其实在无形当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好也罢,坏也罢,都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孩子。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在儿子小时候的一天晚上,我窝在床上看手机,这时的儿子拿出我的旧手机躺在我身边,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说:“妈妈你玩你的手机,我玩我的手机,我们一起玩手机,太好了!”说完后,他开始在手机屏幕上点点戳戳,显得非常开心,理所当然,“光明正大”。跟以前偷偷摸摸玩手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匪夷所思,有点很不爽。我把目光从手里屏幕上移开了,也可以说愣住了,有点懵了,从来没有听他这样说过,怎么他今天玩手机就如此理直气壮了呢?我好半天才缓过神来,恍然大悟:孩子这会儿的样子,难道不就是我的影子吗?顿时我感觉好难过、好愧疚!妈妈在玩手机,有什么理由指责他?束缚他?这个环境是开放的,他当然可以很“正经”地玩了。
天哪,这就是我做出的榜样力量吗?平时我苦口婆心劝诫孩子少玩手机,玩物丧志,伤害眼睛的言语。孩子转头就忘,也没有什么改进。平时我在家发脾气,孩子立马也发出不和谐的声音,那模样那口气完全就是我的复制与粘贴。原来这个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啊。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大人的一言一行,无形当中都是他们学习的规范和标杆儿。这不禁让我想到,大人做不到的事情,为何还要道德绑架孩子呢?我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审视自己。
这使我想到,言传和身教的关系,万物与影子的关系,原像与镜像的关系。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物像,就要追溯到原物本身。对于孩子来说,有些事,用口说不如用身子去做。对于不太自律的或者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我们家长要默默地带头去做就是了。孩子看到我行动起来了,他自然也会迈出行动的第一步。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实施计划。
在性格培养方面,我对孩子说话,变得温柔起来,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发泄,说话不缓不急,稳重安宁。在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也不急不躁了,逐渐变得阳光、乐观、开朗、乐于助人。
在习惯养成方面,记得去年寒假前夕,我一回家就把手机彻底静音不去翻看,而是捧着书阅读,儿子的姐姐也伏案学习备考,氛围特别好。儿子看着我们都安静地低头学习,他也不再乱哄哄地嬉笑玩耍,而是拿着小玩具自己静悄悄地玩。看来,环境渲染真的很重要。
慢慢地,我开始引导孩子,做个远离网络、安静阅读之人,每天下班后,我都会把手机静音,专心陪他。睡觉前,我们母子都会亲子共读半个多小时的图书。家里摆放物品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书,书架上、桌子上、床头边、沙发扶手边,只要触手能摸到的地方,都会有书的影子,目的是做到随手翻阅。现在的儿子也改变了很多,远离了手机和网络,热爱了阅读,认识了好多好多字,几乎可以自主阅读了。
学习应该成为一种终生的习惯。我希望身边的孩子们都能热爱阅读,在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收集家中的书籍,赠送给班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孩子们安静地手捧着一本本书阅读,认真、陶醉、沉浸其中寻觅书香。真是可爱至极!
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每日有书相伴,是幸福的。人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书。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对于孩子来说,要从小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阅读点亮童心,是开启智慧的灯塔。
言传不如身教,孩子的心灵是一汪纯净的小水洼,需要家长们用心呵护这方纯净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