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自己总感觉很难专注,被各种事情干扰?
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大量的信息所吞噬,被各种事情干扰,很难专注于一件一小时,一小时,甚至半小时都不行,专注力越来越差,就像15秒的短视频,仅仅只能专注15秒。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仔细想了一下,有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自身因素
1.认知管理
我们渴望学习更多知识,反而被知识所淹没,甚至有种窒息感。微信里关注了那么多公众号;收藏夹里收藏那么多本以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参加了各种社群;下载了各种学习的APP等等,都需要每天花时间去浏览,去学习。最终什么都没学到,反而使自己窒息。这是不自知和贪欲的表现。
明确目标,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围绕目标直径努力。并且,减少欲望,用断舍离去舍弃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专注于真正需要的。
2.时间管理
在时间方面,总是将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下决心完成,各种事情扑面而来,做这事儿,想那事儿,很难专注于一件事儿上。
就在前段时间,一个客户让我帮忙将其写得有机手稿,打成电子版,我放了足足一个星期,直到要交付的前一天晚上,熬夜做到凌晨三点,才做完,那个夜熬的我实在太痛苦了。下决定,以后有事儿一定要提前做。
事情分类法:记得樊登老师讲过,事情可以分为三大类: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又重要又紧,根据这三点将事情分配好,这也是解决拖延症的最有效方法。也就是将所要做的事情,预估所需时间,先按轻重缓急排列,在按用时排列, 先做时间短且紧急的事情,这样很快就会将大部分事情做完,特别有成绩感。然后在安排大块儿时间,来完成大事情。
提前想象法:防止一回家就放松警惕开始玩手机,在回家的路上,就可以想象,回家第一件事儿要干嘛,然后干嘛,把最重要的几件事儿安排好,然后可以放松一下,做些自己想做,真正放松的事情。
3.预期管理
之前总是错过很多事情,比如第一次参加馒头村的朗读大赛,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没有将朗读内容背过,结果错过了一次霸占舞台的机会,结果看到其他上台的人,不管结果怎样,都积极霸占舞台,着实让我很羡慕。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后来反思自己一直有种“要做就做完美,要不做就不开始”的种心态,追求完美固然是好,但是这样会错过很多机会。因此,改变思维,期望不用太高,先开始在优化过程,我们在社群打卡时,经常提到的“先完成,在完美”。
在前面确定好目标,安排好顺序,就开始做,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事儿才能做起来。
第二外界因素
在我准备专注的做某件事儿时,总是会被手机,被身边的动静所干扰。办公室总是有人叫你,电话总是会被打集中的思绪,眼睛会被突然弹出的广告所吸引,口渴,突然想上厕所等等,这些碎事儿,打断思绪。无法集中注意力。
经过从自身因素反思,在结合外界因素,真正专注就需要合理安排。从确定好目标,安排好顺序,在做第一件事儿之前,解决各种个人私事,并且切除一切与外界联系,断网,关门,告诉同事不要打扰,或者用耳塞与外界隔离等等方法,没有环境创造环境,让自己只保持在当下状态,只做一件事儿。
需要刻意练习,不断让自己进入这样的心流状态,久而久之,锻炼的让自己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保持专注,进入忘我的境界。
我正在践行,那么你呢?
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