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学1
引 言(一)
学习《百法》的目的——提高认知
提高认知,第六识才能增加善念,减少恶念。佛法的精神:追根溯源,这是我们学习佛法应有的态度,也是应该向师父学习的态度。我们凡夫只看表面,而佛法是看本质。认知越高,烦恼越少。认知水平决定了你有多少成见,成见限制了我们的认知水平,成见越多的人,认知水平越低。所以,认知越提升,心量则越大,错误行为越少。
《大乘百法明门论》是教我们:如何穿透业力习气的迷雾,正确地认识人类的身心和世界。修学上面不得力,因为不了解身心的运作规律。要知道它怎么升起来的,也知道它怎么灭去,如此才会在生活之中得力。所以要提升到我们的认知能力。如此,对境时才能做出正确抉择。关注内心的状态比关注外在更重要,为什么?外在只是助缘内在,认知能力有没有提升才是关键。对内在关注得多了,才能大大降低外在对自己的影响。不要做一个思维懒惰、行为勤奋的低品质修行者。这样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光有苦干、没有巧干。我们的认知要提升。不去研究身心运作的规律、烦恼生起的规律,这样不行。
学习《百法》,重要的不是你记住了多少佛法的知识,而是提升认知能力,把握规律,不断地提高心智模式和情绪模式,在生活之中能够学以致用。因为知识是静态的,而认知能力和心智的成熟是动态的。心量大小取决于认知的不同,而认知的提升来源于知识(闻)的提炼(思)和实践(修),也就是知行合一,即闻、思、修一体。
认知想要提升,缺少不了刻苦的学习和人事物的历练,因为对于心性麻木的众生,只是通过静态知识的引导,力量根本不够,还需结合动态的历练,力量才够。除非是菩萨级别的根器,一听法,就能听闻随转、信受奉行,立马在身心上起大作用。总而言之,如果你的价值观、认知维度,不打破、不超越,成见不扫除,积累再多的知识还是会照样该烦恼时烦恼。
学习《百法》,要辨析清楚每一个名相,每一个词都要非常精准,辨识清楚了,思维也就清晰了许多。精准地理解100个法相,是打开佛法经论的钥匙,这是很重要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