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精神非常复杂,现在我清楚地意识到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这是《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正是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性格写照。
读完这本书,我去看了很多相关的书评,有一部分人会认为主人公自私无比,没有同情心,人性冷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大渣男。那我们除了用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外,还有其他的角度吗?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疯子,还是天才?
书中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为什么你认为美——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会像沙滩上的卵石,一个漫不经心的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到。美是美妙,是奇异。艺术家唯有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美。而当每出现,他并非为了让每个人都认出它自己。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和艺术家一样的奇异之旅。这是一支他唱给你的旋律,要想再次用心聆听,就需要智慧、感觉、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斯特里克兰的经历,就是一个寻找美与灵魂的过程。
从事业成功的 证券经纪人,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完美世界,到太平洋一座与世隔绝的岛屿,从经济独立到穷困潦倒吃尽苦头。
他冷漠无情,勾引朋友的妻子,导致她自杀,他对任何人都抱着冷漠、残酷无情的态度,包括自己。
在厌倦文明世界,来到了南太平的时候,终于有物质基础去支撑他继续创作自己的画,后来却发现自己染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麻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在身边的人恐惧、嫌弃、攻击的情况下,继续自己的创作,在当医生看到他那满是画的屋子时,阿塔告诉他,斯特里克兰的眼睛已经瞎了一年了。
而斯特里克兰临死前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把他那满是画的房子烧了。
这就是整本书的故事。
毛姆的文学功底毋庸置疑,从一个医生到一名写作者,使得他的作品也如医生解剖般的细致。而《月亮与六便士》正如此,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任何人,没有把物质与梦想放在对立面。而是如手术刀般,解析了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和探索人类的感情。
书中很多人物的设置,都有两种形态,亦善亦恶,亦幻亦真。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对人与社会的冷漠,对肉欲的鄙夷,与他对艺术的疯狂追求及无比热情形成对比。斯特里克兰夫人一边害怕失去自己的丈夫,一边利用自己的丈夫抛弃自己制造话题养活自己。斯特洛夫的胆小懦弱,得知自己的妻子因为斯特里克兰的原因而自杀时,却选择原谅他,在看到自己家中斯特里克兰为妻子画的裸体画时,愤怒的他在撕毁画的前一刻,却发现了画的美丽,最后没有销毁,而是回去自己的荷兰老家。
而正是这种温情而多变的笔调,启示着我们思考善与恶、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自我。
在书中第二十一章“我”与斯特里克兰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话:“‘让我来告诉你吧,这几个月你脑子里从来没想过这种事,你甚至让自己相信你已经做的够好,因为自己获得自由而感到欣喜,你觉得自己终于成为灵魂的主人,你仿佛在群星中昂首漫步,然后突然你受不了了,你发现原来自己的脚始终深陷在污泥中,你想就索性在那里中打滚,于是你就去找了一个女人,一个粗鄙,庸俗下贱的女人,一个好色成性,禽兽一样的女人,你像猛兽般扑到他的身上,你酩酊大醉,精神失常,简直要疯了。’”
这段话体现出了斯特里克兰内心的煎熬与痛苦,也在暗示着我们,现实与自我、物质与灵魂对立撕扯时的痛苦。
在小说的结尾,双目失明,即将死去的斯特里克兰嘱咐自己的妻子烧掉他倾尽毕生之力而画的绝笔之作,他对尘世,精神的探索,都在这些画中。
烧掉的是他的画,却释放了他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前两年认识的一名女子,她的画有着常人看不懂的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一副没有人物,只有黑色与金色交错的油画。在画中,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天兵天将下凡,与妖魔鬼怪厮杀的场景。这与她疯疯癫癫的性格很像。
疯子,和那些不被大多数理解的人,常有对尘世和现实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或许他们在常人眼里是异类,遭到排斥,甚至攻击与诋毁,但只有他们知道,自己灵魂的欢喜,他们如孩子般,在精神的沙滩上捡着属于自己的贝壳,也如勇者般创入黑暗中撕开光明。
或许有些人注定孤独一生,不被理解,他们或许对常人向往至极的财富、地位、名声不屑一顾,但却独爱自己的灵魂。
我们不能说他是傻或者说他是疯子,因为正如小说第五十章说的那般:“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1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