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典故就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珍珠,它是汉语中的精萃。典故,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典制和掌故,说白了就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学习中华典故,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启迪智慧,还可以掌握安身立命的方法。因为一个典故,它可以是一段历史故事,可以让人明白某项事件,可以认识一位历史伟人。可以说,中国的典故就是就是一部含盖了兴国治世、为政识一人、经营谋略、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知识大全,它就是一部自然、历史、语言、哲学、文艺、社会、人生、伦理等多学科的百科全书。
我是从一个典故,即“周公吐哺”的学习,引起了对典故学习的兴趣。今日起愿意与简友一起学习中华典故,一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周公吐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把他封到了曲阜,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鲁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原文节选如下: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译文: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这个典故的含义就是赞赏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表示其,周公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揽天下英才而操心忙碌!
常见到的一句话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出自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其原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现在看到的《周公解梦》,就是指的这个周公。因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武王去世后周公摄政,辅佐武王的儿子治理天下,但从未有篡权的想法。人们崇拜周公的伟绩,认为周公无所不能,做了梦周公也可解,所以有周公解梦一说。
还有一说是孔子曾频频梦见周公,他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后来,周公被后人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就成为“周公之梦”。因此,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即是周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