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
对于扬州,我的印象一直很模糊,总不过扬州炒饭之类。每每提及江南,总是想到苏杭,而对于扬州,总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第一站叫东关街,进入市区,沿途总是看到一弯绿水,于是询问,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京杭大运河。心头一震,脑海里立时三刻跑马过一遍隋唐演义,此刻,扬州,带着历史朝代更迭的滚滚马蹄奔涌而来。
相对比南京,扬州的历史没有那么深厚,它承载的血泪似乎没有那么多。(个人感觉,欢迎指正)如果一定要给扬州一个形容词,那就是精致小巧。
瘦西湖笔直的水杉和摇曳的香樟不如南京的法国梧桐粗壮雄伟,那一泓盈盈的绿水没有玄武湖的广袤,京杭大运河流淌千百年后也没有外秦淮的气势磅礴。一切的一切,如同一个扬州女子,温柔,婉约,又带着些许撩人的风情,一个娉娉袅袅的小家碧玉藏于江南风光旖旎的后院之中,就连扬州的特产,竹器和漆器,都是以精巧取胜。
然而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扬州又是一个如梦般的存在。杜牧于此赠别,留下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依依不舍地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辛弃疾来到北固亭,望着再也回不去的家乡,写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然而真正回顾历史,扬州也有“扬州十日”这样的惨烈,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扬州成为一个婉约的梦境呢?也许是因为我太过于浅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