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睡觉前,大儿子跟我说:妈,明天早上我不在家吃饭,你也不用起太早,我把豆浆打上,你可以多睡会儿。听了这些,我的内心充满着感动,孩子长大了,学会为妈妈着想了。我赶紧肯定到孩子:你长大了,能为妈妈着想了,妈妈感到好幸福!今早醒来,我还担心孩子睡过头,叫了一声,没想到孩子已经起来了,豆浆机开开,自己已经在洗漱了。今天晚上接孩子回家的路上,问孩子到家有什么打算,孩子说:少做点题,打算早点睡。我说可以。到家主动拿起书,做了一页数学题,写了一篇英语作文,写得还不错,我批改完之后还很虚心地又写了一遍,字写的也很漂亮,看来,只要有改变的决心,一定会付诸行动!最最重要的是我,做为妈妈,在日常里的点点滴滴都要肯定到孩子,让他看到自身的价值,逐步建立自信!看来,焦点的理念是正确的,要关注着正向,聚焦一小步,小变引起大变,相信我的孩子会一点点变得更好!
2.今天和四个小伙伴演练作业,我做了咨询师,感觉在贴近来访者上不够深入,在认真聆听来访者叙述中,面质技术的运用,让我紧张了好一会,生怕用不好,在引导来访者探索情感方面还有待觉察提高,特别感谢小伙伴们的相互鼓励和支持!回家后,看到孩子因作业多心情烦躁,不好好写,我刚想说教,就想起了今天的演练:告诉妈妈,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摇头。是不是瞌睡了?摇头。一脸不情愿。继续探索:是不是因为作业多?点头。哦,快考试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会很多,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觉得有点多。沉默。一会儿说话了:有些学校作业不多,说着还很开心,看来说到心里了。我说:现在已经快10点了,如果现在不想写的话,明天早上写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妈妈明早要上早自习,你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写,可以吗?孩子点头。于是洗洗准备睡觉。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怕孩子明早起不来,转念一想,明早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会把写作业这事放在心上的,所以我的担心纯属多余,应该相信孩子,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会承担起责任,毕竟是自己的事。看来,我得时刻提醒自己,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不要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