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日阅读1-39页导言部分,源自心灵的教学。
原文摘录:1.课堂上也会有令我心烦意乱的时刻——面对死气沉沉的教室,而我却一筹莫展。教学困境出自下面谈及的三大原因,第一,我们传授的学科广泛而复杂,因此我们的学科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我们怎样地致力于读书和研究,总是达不到教学中对掌握学科内容的要求,第二我们教导的学生或许比生命现象更广泛而复杂,而想回应他们的切身需求,无异于望洋兴叹。第三个原因,我们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这点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教学时是反映教师心灵的镜子。认识自我与认识学生、认识学科同样重要。
2.要描绘这幅内心景观全景图,必须通过三个重要途径——即理智的、情感的、精神的——三者不可偏废。三者互相依存,构成不分彼此的整体。“理智的途径”是指我们应对教与学进行有条不紊的思考——我们应从概念上把握人们求知和学习机制、探究学生与学科的本质特征及有关概念的形式和内容。“情感的途径”是指我们应以多种方式来回应内心急欲与外界息息相通的课文,这种渴望会激发人们对工作的热爱,尤其是激发对教学工作的热爱。
3.教师拥有的力量是足以创造促使学生尽量多学或根本不学的条件,优质教学还要求我们务必透彻地了解教师的意图和行为的内在根源。无论在哪个教育层次,教师的自我状态都是关键。
感悟:我也常常会遇到死气沉沉的局面,一旦上课出现这种场景时,我的第一个反映就是怎么了?昨天晚上没睡好?周末玩疯了,一来学校上课就没精打采的,都不想举手。总是这几个人举手,其他的同学都不回答问题。往往自己都是抱怨,或者责怪学生上课不认真,真的很少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作者在分析教学困境的三大原因时,我发现自己每一种原因都有,第一,对语文学科研究的浅薄,对学科知识不专业,在教学上水平低下,对教材研究不够,备课时不够上心造成了自己上课不够吸引学生,环节设计不合理缺乏活力,造成学生不认真。第二,平时对于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够了解,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够及时地与他们心平气和地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第三,在教学中,反思力不够,认识自己不够,或者说职业认同度不够,面对繁杂的工作常常抱怨,对于自我的洞察和剖析不够,常常采取一种逃避的心理,所以造成工作不积极,盲目。作者在导言中指出,我们对自己内心世界越是熟悉,我们的教学乃至生活就越是踏实。的确,我想“认识自己”是件难事,但是要想改变,要想成长,我们必须得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