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行为:划破皮肤背后的心理危机

  青春本该阳光灿烂,可有些青少年却用刀片划手臂、用指甲抠皮肤,在身上留下伤痕。这些伤口背后,藏着亟待关注的心理危机。

  自伤行为常见表现

  青少年自伤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是用美工刀、笔芯等尖锐物品划伤皮肤,伤口多在手臂、大腿等方便遮掩的地方。也有人会用力掐拧皮肤、撞硬物或过度抓挠。他们常偷偷自伤,穿长袖长裤掩盖伤口,且一旦开始,情绪波动时就容易反复。

  背后的心理原因

  宣泄情绪

  青少年面临学业、人际、家庭等压力,常焦虑、抑郁却不懂如何正确发泄。自伤时身体的痛,能暂时转移内心痛苦,成为无奈的情绪出口。

  渴望关注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家人、朋友理解,正常表达需求得不到回应,就想用自伤引起他人注意,希望借此获得关心。

  自我惩罚

  对自己要求过高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就会过度自责,觉得自己 “不够好”,用自伤来惩罚自己,缓解内心愧疚。

  控制情绪

  当压力大到情绪失控,青少年可能把自伤当作找回掌控感的方式,在混乱中寻求一丝稳定。

  自伤行为的危害

  自伤不仅会留疤、增加感染风险,严重时危及生命;还会加重抑郁、焦虑,破坏自我认知,降低自尊自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自伤会让青少年与他人关系变紧张,陷入孤独无助。

  如何干预

  家庭给予关爱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耐心倾听。发现孩子自伤别指责,平和沟通了解原因,引导用健康方式表达情绪,帮孩子建立正确自我认知。

  寻求专业治疗

  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需找心理医生或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方法,改变不良思维和行为,学会应对情绪和压力,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

  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画画、运动、阅读等,丰富课余生活,转移注意力,从兴趣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积极调节情绪。

  青少年自伤不容忽视,每道伤口都是无声呼救。家长、老师和社会应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时伸出援手,助他们走出阴霾,重获快乐青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