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皎月色”——初听到这个色彩名的时候,我以为这是银白色。我眼前随之展开的一幅画,是月光笼罩下的夏夜:林木丛丛,万籁无声,参天的高树伸向夜幕,夜来香散发出迷人的幽芳,草虫在低声吟唱,池边有阵阵蛙鸣,一位身着白色衣裙的少女,在林中小道中来回散步。如镜的池塘里漂浮着洁白的睡莲,牛奶般流泻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又透过林木空隙又散落在姑娘的身上,使她显得格外皎洁明亮。我想这种月华流照的银耀之色,就是“皎月色”吧?
结果查阅中国传统色,才发现错了。皎月色,并非色如其名。它听起来是月光皎洁透出的银白色,但其实指的是月亮周围的夜色,深深的蓝色,类似于月光皎洁的夜空的感觉。试想,月亮又大又亮的晚上,就如一盏夜灯挂在天上,给黑漆漆的夜带来了光亮。当月儿缓缓上升,银河隐退了,星星疏落了,夜空像水洗过似的洁净无暇,就像一幅蓝色画布缓缓展开。如此深静的蓝,可以称之为青色了,正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难怪“皎月色”这个色彩在戏曲中应用在正旦的衣着上,所以正旦也被称为青衣。《三击掌》中的相府千金小姐王宝钏、《梁祝哀史》中恢复女装的祝英台等大家闺秀、官府千金小姐,所穿的戏曲服饰“雅彩绣皎月色茶花散枝女褶子”,就是以高雅的深蓝底色和散枝花纹样为主。
皎月当空,古人心中那幅画的主色调是怎样的?是深深的蓝,那种盛放整座星空的、辽阔无垠的蓝,蓝得纤尘不染,蓝得清冷洁净又遥远。古人把这种蓝称之为皎月色,古人把这种蓝赋予戏曲舞台上最美的女子——正旦,并且在青衣女子的褶子上,在这蓝色画布上,让花树的枝桠撑满夜空,让一朵朵细致的花儿,明秀淡雅,次第绽放。
中国古人不仅将审美的目光投向白昼时的山水,更转向了夜晚的深蓝苍穹,投向了一尘不染的月亮。他们不仅欣赏月夜的情愫与氛围,更欣赏月亮的魂魄,以及自己在吟哦俯仰中的一份高洁情怀。我想到戏曲舞台上穿着皎月色褶子的两位青衣:王宝钏和祝英台。王宝钏父王允身为宰相,为替女儿选婿,在十字路口高搭彩楼,以投彩球招亲,花郎薛平贵幸得彩球,但王允嫌贫爱富,不予承认,王宝钏则非薛不嫁,父女争吵后,王宝钏与其父三击掌,发誓永不进相府之门。祝英台由杭州求学回家,恢复女装,与梁山伯楼台相会,哭别时也穿女褶子,她被祝父催归,仓促返乡,被迫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终成泡影。这两位穿皎月色褶子的青衣,分明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她们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是如此相似。在天空的碧澄澄中,月亮显得分外皎洁;在一身皎月色的衬托之下,抗争的她们,如同玉轮冰盘的月亮,放射着清幽纯白的光。
至此,我好像才真正读懂了皎月色,这是中国文化的月光奏鸣曲中,一个如此美丽的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