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仔好听,生女好命。我妈从小到大都是说女儿好,女儿是贴心小棉袄。”闺蜜如是说。的确,女儿即使再懂事、乖巧、细心、学习再好,在我们小农村里,没生到儿子确实也是茶余饭后一大话题。
以前不知道一定要生儿子也算是重男轻女的一种,我觉得只要“爱”是差不多一样的就行了。为什么说是差不多,因为我觉得人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偏差,无关男女。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已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思想了,是根深蒂固的。
老一辈就是都想生个男的,只是想有个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人而已,于他们而言嫁出去的女儿的孩子不是跟自己姓,算不得“接代”的人。
幸好,即使是生在农村,除了一定要生儿子这点,我也没有遇到过太重男轻女的事情。生出来,不管男女都一样疼的。在工作之前还没听到过谁为了生儿子把女儿送养,或把肚子里的女儿打掉。
但他们大多数的人,更喜欢的是儿女双全,即使第一个是儿子也会继续生。比如我爸妈,不然就没有我和弟妹啦。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家里只有两个孩子的都是极少的,独生子女的就更是寥寥,家里3、4个孩子的那是在平常不过了。
工作之后倒是时不时的听到一些,为了生儿子把女儿送养,或把肚子里的女儿打掉之类的事。
以前做课后辅导员的时候,遇到过为了生一个女儿,却连着生了三个男孩的家长。同样遇到过想生一个儿子,各种中药偏方啥的吃的家长。怀了孩子还特意到香港那边去做B超辨别性别,是女儿的话就打掉。
对于这个我是不以为然的,同为是女人的妈妈于心何忍,狠心打掉自己的女儿。现在医学科技发达,实在想要一个男孩,医院也有的是办法帮你达成愿望。何必就只用这个方式。
木木的家乡算是我听到过的最重男轻女的地方了。那里交通不发达,算比较山区和落后吧。他说以前穷苦点的人家,会省吃俭用甚至借钱支持儿子上学,认为男孩是可以顶门立户,不受外人欺负,养老送终。女孩子,就成了这种旧思想的牺牲品,会不支持女儿上学以此来减轻负担,还要包揽家里的所有家务。不过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样的情况少很多。还有一个就是家里要是来了客人,特别是长辈在家里吃饭,如果饭桌坐不下,女的就不可以上桌把位置让出来。
“重男轻女”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男系社会和男尊女卑习俗的影响。古时候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甚至寻花问柳,女人却要从一而终。对妻子称呼上更是拙荆、执帚、贱内,虽然说都是谦称,但没见对男人的谦称是诸如此类的词语。
虽然也曾长成一个愤恨世俗的孩子。凭什么这些女孩不可以做,凭什么那些一定是女孩做。为什么对女性如此苛刻,比如女性割礼。
然而更庆幸的是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那些的不公平对待。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男轻女的现象已经淡化许多,现在比男孩有能力且优秀的女孩更比比皆是。年轻群体中,反而很多人开始喜欢生女孩。还有“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的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