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一词,我们经常听到的就是计算机微软的windows系统或苹果的macOS系统,或是手机上的移动操作系统。
钱学森说过:“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定义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或多套系统,你做事情遵循的原则,原则就是你运作的系统,然而原则又是做人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了,那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取舍成了一道阻挡大多数人的难题。
什么是GTD?
GTD你或许从未听说,过有学过时间管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或有接触过GTD理念。这是由,美国著名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提出的,是一套用于管理事物的系统。他提出所有占据你大脑的事物都应该被收集起来,然后分类出两种要做或者不做。为此出版三本书籍,来诠释这套方法论,名为《搞定》。
每天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突如其来的事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来用。 那可能吗?不现实!或是直接回答“不可能。”
时间本质上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左右不了时间,所以结论是:时间不可管理,能管理的自由我们自己。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对事物的分类。
GTD第一步:收集
人们不清除脑子里的杂草,就容易被他们的草尖刺到———霍勒斯·沃波尔
收集是现实掌控的第一阶段。收集有个原则:搞清楚眼前的状况,把有关注的事情收集起来。人们常用的清单也是收集的结果,把脑子里能引起你注意微妙事项从大脑里转移出来。收集换句话说就是一有心事就用白纸黑字把它写下来,小到下一步你要上厕或则买瓶水,大到拯救地球。这样做的好处是:
1)防止遗忘,人们最容易忘记那看起来不是问题的事。
2)清醒,把事情从大脑赶出去,可以让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3)可视化,写出来看得见,而不是凭感觉去记忆。
方法也很简单,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把随时想到的和占据大脑的事情,通通写下来。
第二步:回顾/明确意义
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就会一直等下去。不要等待生活的意义自动出现——史蒂夫·帕夫利纳
既然我们已经清空了大脑,那下一步就是明确你收集的事情。如,你收集出大脑的想发是“要锻炼身体”那锻炼身体要不要做?不做就删除掉,要做的话就要有明确的行动步骤,因为锻炼身体是个想法,还无法落地行动,你需要进一步明确它,锻炼身体第一步要换运动T桖,还要有时间地点。
明天早上06:00换运动服南湖公园跑步半小时。
这下子就具备了可行动条件。可以安排的日程里执行。
第三步:组织整理
在人生头25年我渴望自由,在接下来25年我喜欢秩序,后25年,我意识到秩序就是自由。——温斯顿·丘吉尔
如果你想在等待开会的间隙给某人打电话,手头缺没有要拨打的电话清单或号码。如果你碰巧外出,却没有随身携带出门要办的几件琐碎事的清单。这会导致效率有多么的地下。我意思是,如果做事没有条理,你也许只能白白浪费时间。
合适的物品,在合适的位置就是条理化。明确要做的事情也需要条理化,如果你能一定程度上让所有事物,有所归置,你就会更加轻松,更加从容和高效。
将要做的事情分类,他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
@行动/跑到清单(立即行动的)
@电脑
@手机
@办公室办公桌前
@外出事宜
@将来/也许
第四步:回顾
学会停下来……如果你跑得太快,就会把有价值的东西抛在后面。——道格·金
回顾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更新内容。外部世界变化很快,我们还未来得及全面掌握具体情况,它已经改变。如,我们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也要时常拿出来重新审视一番,鉴于最近的突发状况,有没有必须要添加的新内容或是勾除清单上的好几件事情。
(2)全局观的俯视自己所有动机,才能明白该做什么。让回顾成为一种习惯,每周一次的条件反射,贯穿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五步:执行
只有勇于付诸行动,而不是空想,才能掌握这个世界。手比眼睛更重要……手是思想的利剑。——J·布洛诺夫斯基
行动是想法与现实中的一座桥梁。明确意义与组织整理后就要用实际行动去支撑。
行动有个5分钟原则。小于5分钟,立即执行,大于5分钟,非立即执行,安排到日程里去行动。非立即执行的事,你是最佳人选吗?还是委派他人行动?
先做最重要的事。2/8定律,20%的事情占80%的成果。先做最重要的事也是为了防止有突发事件,而不能做重要的事。而且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精力旺盛就先做重要的,精力低下时做一些琐碎的。
说一千,道一万,行动才是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