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 汉江之水浩荡宽广,不能让我游泳渡河。汉江之水漫漫长流,不能让我坐木筏渡江。
[出自] 春秋 《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休思:休思。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
秣(mò):喂马。
蒌(lóu):草名,即蒌蒿。
译文1: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译文2: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译文3:
南方有乔木高大无荫,不能在树下休息;汉水一带有美丽温婉的女子,可遇而不可求。
汉水的广阔无垠,以致于不可横渡两岸;汉水的渊远流长,以致于不可以桴筏追溯其尽头。
嫁娶兴用的薪柴参差交错,用刀把它们一一割下;美丽的女子即将出嫁,赶紧喂饱她的小马。
汉水的广阔无垠,以致于不可横渡两岸;汉水的渊远流长,以致于不可以桴筏追溯其尽头。
嫁娶兴用的薪柴参差交错,用刀把它们一一割下;美丽的女子即将出嫁,赶紧喂饱她的小马。
汉水的广阔无垠,以致于不可横渡两岸;汉水的渊远流长,以致于不可以桴筏追溯其尽头。
本诗描写一位男子爱上一位江上往来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诗中充满了深深地叹息和徘徊瞻望。诗中反复以乔木不可休与江汉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第二、三节又写他的幻想,寄托着内心热烈的向往,而面对不可得的现实,更增强了失望的无可奈何,尤其感人。
诗人眼中这类带有情绪色彩的事物,又可以反过来加深诗人已有的情绪,使之更加强烈,从而形成由情到物,由物到情的往复循环,而产生物以情现,景以情生的审美移情效果。
诗人正是把主人公对意中人的一往情深通过反复的咏唱,通过心里暗示,不知不觉中注入到了景物中,注入到了读者心里。反复诵读这首诗,映入我们脑海的便是那一望无际的汉江江水,以及江上虚无缥缈的烟波,虽然心上人就在对岸,却怎么也到达不了目的地,就在这种可望而不可得中,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骚动和压抑,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流向,思绪徘徊。诗中的景物,乔木、江水、烟波、樵歌,都被注入了感情和思绪,并且带着这种感情和思绪而摇曳动荡,它们因感情的作用而意象化了,那滔滔的江水仿佛在诉说着哀怨的心曲,那袅袅的烟波仿佛凝聚着失落的目光,那深远的樵歌仿佛吟唱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愁思……我们仿佛感觉到整个天地都是如此的苍茫和令人伤感,我们由此进入一个极美的艺术境界,在这种醇美的的境界中把自己也消融了。“景乃诗之媒,情乃情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流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喜欢诗词佳句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作者,作者空间里还有许多此类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