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32期爱善坚持分享】第80天(20220205周六)
焦点“非病理”思维:从搞定自己开始
焦点解决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即秉持着“非病理化”精神,也就是说,常常会用“一般化”或者“正常化”的视角来看待当事人遭遇的问题,所以常用一句口头禅,“这很普遍的”、“这挺正常的”。作为一名“焦点”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我开始学习把问题看淡,努力把这种“非病理化"理念具体落实在生活中和与当事人的谈话中。
所以自己刻意去注意几个细节:
1、与当事人谈话中慎重使用诊断或贴标签的字眼,不急于做评估与乱贴标签。
2、表达观点或回应时常常使用“当前”、“暂时”等字眼。
3、将当事人的情绪语言,转化为一般化的用词:当事人用“我害怕上学”,可能的回应是”嗯,暂时上学有点困难”。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感觉到在当事人面前可以用的出来,但在家人面前有点难度。比如,家里有个20年烟瘾和酒瘾的的亲戚,很难用“一般化”或者“正常化”的视角看待他的问题,和他对话时忍不住贴标签或者发脾气。这个负面情绪意味着什么?
此刻,我想到学习焦点解决时,常用到的一个词,“知易行难”!对于焦点解决的“非病理化”这个概念,可能仅仅能够理解它的字面含义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仅要会用这个概念来解释别人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也要能够用这个概念来先搞定自己。而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事上磨心”的过程。如果没有那些重大事件的历练,可能也不会让在行动中产生如此那般的领悟。
由此看来,如何把焦点的“非病理化”概念用在自己身上,绝对是焦点人必要的修行。此时想到了在书里看到的一句话,“停留在生活的细节里,做一个空间提供者,搞定自己才能搞定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