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不清具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历史,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把中国几千年发生过的事情了解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直接看《史记》的话,文言文我又看不懂,对于古文中的字词读起来很吃力,不像白话文那样通俗易懂。为了保持历史书籍中的原汁原味,为了习惯文言文,我挑了一本容易读的书籍——《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进行演绎处理写出来的小说,逻辑结构清晰,使用的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读起来并不是很吃力,所以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的原著。《三国演义》我自己读了有将近十遍,现在基本的故事情节我都是很熟悉的,对于文言文也不是那么陌生了。然后我决定挑战一下,读一读《史记》的原著。
刚开始阅读五帝本纪、夏本纪的时候,一脸懵逼。除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外,其他人我都不认识,每次写一个人,都把祖宗十八代叙述一遍。
读到秦始皇本纪才知道,秦国统一中国有这么不容易,经过了很多代君主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读到项羽本纪的时候,刚开始认为他是一个残暴的人,喜欢屠城和活埋别人,但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敢爱敢恨。楚国亡了,发誓要推翻秦国;项梁死了,带着三万人也敢把锅碗瓢盆给砸了,把船给沉了,就是为了死磕秦国主将王离的大军,洗刷了项燕被王翦击败的耻辱;感情专一,作为一个西楚霸王,当时陆地上最强的男人,为了虞姬,没有娶第二个老婆,最后还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爱情故事。
读到高祖本纪的时候,佩服刘邦,自己不会带兵打仗,也不会管理国家、更没有张良这样的头脑。却知人善任,重用萧何(必须放在第一位)、张良、韩信三杰创建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有了汉族一说。
刘邦创业过程艰难,为了留住人才也是拼了。为了找一个人管理军队,直接把还是一个小兵头子(治粟都尉)的韩信直接提拔成了三军总司令(大将军);为了得到一个谋士,把从项羽那里叛逃过来的陈平直接做了参谋长,可是让陈平感激涕零,为刘老板提出了离间计、白登解围、帮助周勃诛杀吕氏巩固大汉江山做出了很大的功劳,为大汉竭尽全力;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打的只剩两个人,分别是刘邦和夏侯婴,夏侯婴多次带着刘邦上演《速度与激情》,就没人能够跑过他,“楚汉第一老司机”实至名归。还有很多人才都是刘邦破格提拔的,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了。
从《史记》中可以了解到精彩的故事,知道某个典故、某个成语出自哪里,比如刘邦的斩蛇起义、高阳酒徒、约法三章、还定三秦、运筹帷幄、汉初三杰等成语或者典故。
看了历史之后,原来中国有这么灿烂的文化,这么精彩的故事,这么辉煌的人生。我最不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历史书籍,了解历史发展,吸取宝贵的经验。
这两天,我又重新捧起了《史记》,尽管已经看了几遍,但还是忍不住翻开了原汁原味的文言文版的《史记》,自己明明已经有好几本了,但还是忍不住重新买了一本新的,不同版本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