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A级及学科中心组培养单据培训体会
2月14日一22日,我有幸参加了此次A证及学科组培养对象培训,聆听了新乡学院杜丽娟教授的“贺琳·安德森的后现代对话实战》.《心理教练》理论与实践操练,何冬丽老师的《心理个案分折与辅导技巧》和郭晓薇教授的《青少年自杀及自伤危机干预》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实施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挑战》。
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用理记及技能,比如后现代对话,心理教练技术,个案分析辅导技巧,自杀自伤干预流程和方法;对于和学生咨询中需要注意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挥讨;更全面地学习到了自杀理论、自伤机制及应对,为我在初中更有效地、专业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抓手,让我和学生家长能够更加有效地对话,通过对话,有效缓解学生面临的困境,帮助家庭更从容地应对困难事件,提高自己的心理辅导水平,开拓更多的心理工作思路。
比如新乡学院郭晓薇老师提供的学生心理咨询记录册就是有始有终,贯穿整个咨询的模板,可供我们复制和改造使用,涉及知情同意书,个人信息、评估表,心理咨询记录表.反馈表等内容,可谓专业度极高,精细度极高,足见负责人的专业和专注,也为学校心理辅导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范例。
这次培训中最新颖的是心理教练技术的理论讲述和实操练习。在杜丽娟教授不紧不慢、如沐春风的语言魅力下,我们很容易地理解了心理教练技术的概念,核心理念,实践模型,关键步骤,教练状态,核心技术,心学5W模型等的内涵,并用了三个下午分别操练心理教练、对话技术,观摩录像,深化对5w模型和关键步骤的理解和应用在咨询中的样貌,让我们学会了通过建立亲和,达成目标,期待未来,形成策略和交互反馈与客户共同探索。
通过后现代合作对话,实现解决心理困惑的终极目标。其中操作性最强的就是心学大学问的5w模型,即什么事,怎么看,要什么,有什么,怎么做,围绕这5个W,通过一些问句,通过专注和好奇,通过资源寻找,聚焦问题,达成解决。
这个融会了多种技术理念的心理教练技术,不仅理论扎实而且便于掌握,不仅适合学生、也适合家长、适合班主任、甚至任课老师。更深入的学习需要体验和研读相关书籍,《高绩效教练》《语言的魔力》《111次失败的案例》《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江光荣)南京师大郭永王教授的人格心理学等书籍和课,是课程的延伸。
围绕着当下热度不减的自杀自伤话题,郭晓薇教授给出了前沿的自杀理治类型、困境、三步理论法、自伤干预等。让我们从触目惊心的自杀自伤事件背后,借助理论看到了现状、成因、干预方法,是一节值得学生、老师、家长都来看的讲座。
有些时候、对自杀自伤的认知正确与否,对于生命质量的呵护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三步理话中提到痛苦,绝望,联结和自杀能力四个因子。我们的目的是减少某个因子的存在或抓住某个因子、便可以挽救一个生命。
我们减少痛苦增加希望,让人们与世界有联结,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是我们进行预防的切入点,同时也是评估自杀风险的要素,至于自杀能力的评估,更有助于科学干预。《折翼的精灵》是郭老师推荐的力作,也可作我们工作的案头书。
无论伦理的保护,心理辅导技术的娴热,还是理伤的积淀,都有助于我们丰富心理辅导的技巧,对于和学生有效地对话提供了一切可能性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