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常劝解人们立大志,而且立长志。
年轻的时候是有大志向的,因为那会一般都是空想,随着年岁日长,开始知道世道的艰难,一个平凡人想要实现大志向越来越觉得不可能,有时也会努力一番,反复几次,最终发现太难,索性放弃了。
这里面要克服的问题很多,可能是志向的问题,可能是意志力的问题,也可能是资源和人脉的问题,这些也都确实重要,今天特别想聊的是“反应模式”的问题。
反应模式有点像《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1,这个模式是进化和刻意练习(例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实验)的结果,做出“战斗或者逃跑”的动作,反应速度极快,不需要大脑反应,有些是生存的必须,有些是后天出生以来经历大量刻意练习的结果。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本来是“白纸”,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与周围人的互动,天然是和照顾他的人互动,每种反应方式一开始是“羊肠小道”,随着每次反应的“重复”,逐渐成为“高速公路”,这样每个人就都生成自己独特的“高速公路”。
这种特殊的模式有:一哭就有为所欲为的感觉、生气比害怕的感觉好、习得父母上班离开后就焦虑、也可能发明掩盖痛苦的模式--心爱的人离开表现的假装不在乎....
问题来了:如果我现在已经这样了,我经常习惯性的不高兴、生气、郁闷、小心眼...怎么办呢?
每一次我们觉知到一个正在限制我们的模式,就是一个丰厚的取得突破的机会。每种模式缺失的是创造力。
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触发,都是摆脱过去的可预测性,并创造一种新的,为当下带来更多的爱,同时创造未来的可能性的时刻。
所谓“见微知著”。
心是什么样,意念就跟随发动,随之认知就产生了,认知后面紧跟着就是各种行为表象了。
未来我们可以在很多小事上都留意自己的模式,例如:
一个信赖的同事或者爱人严厉的批评你
一名司机很危险的超你的车
你错过了一次晋升或者措施了一个项目的筹资
你思考环境状况或者贫困儿童的问题
你照镜子
你读一本书
你想遵从自己的方式,却觉得无人倾听
...
人生无小事,洒扫应对都有大道。
让我们觉知每一次“自动运行的反应模式”,活出真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