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小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的时间也随之被拆解。人们难以保持专注,于是只能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时间不断碎片化。但说“不断”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工业革命时期的时间也是碎片化的,但为什么当时没有什么人提到呢?我想是因为也没有使用碎片化时间的条件。而如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也让碎片化时间的使用成为可能。于是你能够看到的是——你一上地铁,几乎所有人都拿着一部手机。无疑地,人们现在的时间大多都被碎片化占据,而时间的碎片化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而我们正需要做的,就是以时间碎片化为前提,要有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的能力。
市场无疑也是很早的就看到了这一事实,于是大量的短视频,短剧,游戏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相互推挤。
但如今还是很多人认为学习是需要大块的时间去集中的,于是他们并不重视那些碎片化的时间。
我在这要说的是,学习本身就是碎片化的。你不妨想想,那12年的教育回过头来又能想起多少?到头来还不是想零碎的知识点在脑海中浮现罢了。巴菲特说过:一生中能教会我的也就是几句话。
对于在碎片化中学习,我首先也是很抵触的。一是在碎片化中确实难以找到环境,二是在碎片化中难以找到状态。
但事实证明,有人是能够利用好的。
而他人比你强大并非比你聪明,可能是他有你不知道的认知。
而这确实提醒我们去改变认知的。
真的,人这东西很怪。有时你就想悟到了点什么,你的认知就发生改变了,于是你会激动不已,并且又后悔着如果早知道就好了,感觉先前的你蠢到家了,可又没过几天,你又被另一个认知所占据……
就比如,小明是个会反思的高三生,他在一百天前的考试失利了,于是总结出一套应考策略:每天周末刷两套试卷。
或许他刚开始会实施,可在之后几周,他发现这样做没有效果或效果很少,于是他又改变自己的策略……
我们看到,小明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肯定认知与否定认知的循环。大多人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缺少反思,而是找不到认知得到检验的标准,这使他们在迷茫中更迷茫,麻木中愈麻木。
如今我们这代人总会被劝说:“你应多加反思,”可遗憾的是,并没有告诉你怎么反思,就像小时候老师家长会告诉你上课要认真听课,可是何为“认真”呢?它的标准是什么却又不得而知了。
好了,刚刚我提到过——标准,认知也是有标准的。那么它的标准的什么?
是客观规律,是人类发展的趋势。这就是人类的正轨。
而人类的正轨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并加以检验的。
列车到了,我也无时间多说,但愿人们能利用好那碎片的时间,去紧跟时代脚步。
我或许才疏学浅,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它说个明白,望有心之人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