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的一项语文教学主张,他常常运用游戏化教学,使语文课变得有情有趣,弥漫着一种游戏精神,让人回味无穷。
(一)依据儿童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有细化教学活动。
于老师善于研究儿童,能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凸显教学的游戏性特征,通过精心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帮助儿童顺利踏上好学乐学的征途。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精心组织和运用游戏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运用游戏教学的频率高,第二,有教学形式多样,有举行读书,背书比赛、猜一猜、读课文,画画、模拟生活场景、表演扮演角色表演、承担特定角色,进行语言表达活动等方式。第三,游戏教学效果显著。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的那么周密雕琢得那么精细,是孩子们感到——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乎意料;有感,留有思考余地。
(二)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组织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
1.组织比赛,持续推动儿童投入读书,背书活动。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需要一定量的重复训练才能形成。遇到一篇新课文学生需反复读上多遍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经过多次含有咀嚼才能深刻理解和领悟文本的内涵;再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才能熟读成诵,但是,如何让学生不会对机械重复的读背练习生厌倦,这就是老师的高明之处。于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是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替比赛,向学生不会对读背练习,心生厌倦,这也是我们平时可以借鉴的方法。
2.学生猜一猜,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一个高明的编剧善于制造悬念,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有效激起观众强烈的期待,期待着某个事物的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期待着某种结局,期待着某个人物命运的转折,于老师宛如一名优秀的编剧,他善于通过卖关子制造悬念,让学生猜一猜,为教学活动增添新奇性和神秘感,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期待感,诱发起通过探索性阅读去揭开神秘的面纱,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探究能力。
3.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通过还原文本情境加深理解。
4.模拟生活场景演一演,激活生活经验,衔接语文经验。学校教育的制度化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相隔开、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相脱离的危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场景演一演,有助于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将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相衔接,打破经验世界与意义世界的阻隔,促进儿童更好地理解文本,运用并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经验。于老师特别善于引导学生模拟生活场景,激活生活经验。
5.扮演文本角色,在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中,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小学语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不少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如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小说等,于老师教这类课文时能顺应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让他们扮演文本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主持排演课本剧,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能表演的前提是一要充分展开指导、练习的过程,这是学生成功进行角色扮演的关键;二要反串角色,增强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师生可以多次的合作,通过老师的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的走入人物的内心,真正表演出来。
6.担任特定的角色,完成言语实际表达任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于老师的这些经验能够促使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游戏精神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内在奴役问题,改变许多孩子把全部的快乐寄托在学习结果上这扭曲的现状,进而将孩子对学习结果的过度关注转移到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上来,提高儿童学习生活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