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内容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提倡布置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升和实践操作的作业,反对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
二、作业难易要适度,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基础类、提高类、创新探索类作业供学生选择。
三、作业可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操作作业、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力求做到相得益彰,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四、作业总量要适当,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6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7—9年级书面作业量不得超过90分钟。节假日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总量不得高于平时作业量的要求。学校教导处不定期进行作量检查与反馈,对教师批改作业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注意根据学科实际对各学科作业总量进行调控平衡,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相关学科负责人或科任教师进行谈话整改。
五、作业设计要把关,学校要建立作业设计提交审核制度,要根据课程标准或中考要求和学生实际布置作业。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资料,不出偏题、怪题和过难的题目,杜绝不加选择随意勾选资料,原则上不得选择整张试卷或整本教辅资料作为作业,如有实际需求,需年级主管教学行政审批后方可布置。
六、作业设计要纳入到年级学科集体备课项目中,加强同年级、同层的作业设计交流,教师可针对本班实际在年级商议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但作业量与设计要求不得违反上述规定。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必须先做一遍才能布置给学生。
七、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做到“凡练必收、凡收必批、凡错必纠”,批改要规范,评价要恰当,字迹要工整,要求要明确,对共性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讲解更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做好错题的跟踪、订正和辅导,并指导学生建立作业错题集。
八、要减轻家长的负担,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布置学生制作各类小报、准备各种物品、完成各种征文等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九、定期开展“无作业日”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休息与指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十、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定期邀请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