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一周闲暇的时间就把《无声告白》这本书看完了,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莉迪亚死了”,我还以为会是一个扣人心弦的谋杀故事,看完全书大半篇幅才明白故事没那么离奇复杂,但看似简单也不简单。
人们常说多读书才能看懂人生,可我更觉得只有经历了人生,才能真正看懂书。如果换在十几二十几岁的青春年纪,看书只追求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多半是看不懂体味不出《无声告白》这本书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当我经历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这么一个成长过程之后(当然现在还在成长学习当中),来品读这本书,更多的不是消遣,而是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中美结合家庭,因为大女儿莉迪亚的投河自尽,打破了原本看似正常幸福的平静生活。这当然只能说是故事的结果,当局者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哪一步做错了导致莉迪亚走向死亡,每个人都认为或者存在着一百万种改变结果的细微可能性。
母亲玛丽琳是一个好强、倔强的美国人,因为怀孕不得不中止学业,放弃理想。家庭的转折就在她母亲去世留给她一笔遗产之后,她毅然决然抛下家庭去继续追寻她的梦想,而当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母亲的离家出走给孩子心理留下了严重的阴影,莉迪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只要母亲能回来,她什么要求和愿望都愿意去满足母亲。
当然一个月后她的母亲真的如她祈祷的那样回来了。因为她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可是玛丽琳还是不甘心,她把自己的医生梦想强家在女儿莉迪亚身上,送礼物只送她认为女儿应该喜欢的书。而莉迪亚因为害怕母亲的再次离开,因为自己的许诺,她没有自我,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像一个木偶一样按照她妈妈的意愿学习和生活。她母亲对她的全部关注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压的她只想逃离;而她的哥哥内斯却因为父母对他的忽视和偏心,对妹妹莉迪亚怀恨在心,甚至一时冲动把她妹妹第一次推下河。让内斯没有想到的是,莉迪亚没有丝毫反抗和惊吓,相反很解脱。内斯救起了妹妹,这件事让他明白,面对太多的爱或是太少的爱,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从此他们兄妹同病相怜,感情深厚。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总是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也许父母无意识的一句话都会给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莉迪亚还只有5岁,面对母亲的离开,她就知道用学习好,乖巧听话来讨好挽留自己的母亲。我们做父母的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父亲詹姆斯以为莉迪亚在学校很受欢迎,每天都坐在走廊给朋友打电话,而这不过是因为莉迪亚发现父亲看到她有朋友感到很兴奋,她是为了哄父亲开心而每次假装在跟朋友打电话。不要以为孩子的一切都在我们父母的眼皮子底下,我们就懂孩子了,其实他们的擦眼观色的能力超乎我们想象。
也许是哥哥内斯考上了哈佛,莉迪亚觉得连唯一懂她的人都要抛下她,自己去追求新生活,留下她一个人在这个喘不过气来的家庭。这件事可以说是她最后投河自尽的一个导火索。遗憾的是当悲剧发生以后,全家人都不能接受现实,都在追寻事情的起因,相互指责吵架。
书中好多次描写小女儿汉娜因为胆小害怕而蜷缩在桌子底下,看到这我非常的揪心,只希望悲剧不要再扩延。母亲玛丽琳沉浸在去世女儿的房间不能自拔,父亲为逃避解脱而与助教发生出轨关系,紧接着婚外恋情被暴露,内斯打架报仇,当事态发展到这步,我以为这个家基本就妻离子散了。
还好作者最后以很短篇幅的温馨场面描写来收尾,父亲詹姆斯回来了,温暖抱住了小女儿,母亲玛丽琳也接受了丈夫的归来,有些事他们永远不会再讨论了。
生活,还得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