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老屋是何时建立,或者严格意义上说“何时挖的?”这个我真不清楚。想必爷爷应该知道,他是在那里长大的。我于1984年腊冬出生,也是在老屋里,其实就是一个窑洞,在窑洞里住了月末2年我们就搬到山下的新房了。
老屋在山头上,山其实也不算高,但路很逗,尤其是窑洞往山上的大路走,在爷爷那个年代,劳动工具都是架子车,条件好的靠马和牛拉,差的就得靠人拉,真的是十分费劲了。妈妈说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还在干活,那个年代没有孕妇躺在家里休息的,很多都是把孩子生在地里。有一次她和爷爷拉着车子往大路上去,车子突然就翻到下面地里去了,当时流了好多血,她觉得孩子肯定保不住了。不过我命硬,还是活了下来,运气好呀!
我们那个院子里有大概4、5家人,每家也就2个窑,窑里既住人还做饭还有厨房还养牲口,具备多种功能,山上也没电,就靠蜡烛,可想而知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小的窑里就住着爸妈和我。墙上贴着各种旧报纸,被做饭的烟火、烧炕的烟火熏的泛黄。我就在这窑里住了1、2年。
院子里倒是敞亮,我记得有梧桐树、枣树等。院子里都是土路,遇着下雨天人出去就是各种和稀泥。我估计那会下雨天人都不会出门,因为出门真是寸步难行。
我对老屋的印象都是长大以后了,因为山上有地要种,上山又恰好经过老屋,从上面往下看看,有时候爷爷管的不严了也和小朋友去下面玩玩,比如充满好奇去窑洞里看看,院里摘枣子等。还有过年时要上坟,也会路过,窑洞附近有个地道,据说是抗日战争时留下的,小孩弓着腰可以在里面走,我们找点木棍点着了去里面玩,总是担心里面有死人骨头啥的,颤颤悠悠地进去,一旦火灭了或者谁喊一声“有鬼”,顿时大家一窝蜂往外跑,感觉很刺激。
上班以后因为每年就回一次老家,也都是过年,上坟肯定会经过老屋,往下俯瞰,他就像一个老古董那样,安静地立在那里。院里的草很高,院里的枣树也没人去爬,现在大家生活好,不用去爬树摘枣子了。再说那个枣树品种也不好,枣子又小又不甜。他是彻底给人忘记了。但我总会驻足几分钟,想想爷爷那个年代,老院子里也应该挺热闹,有牛羊、有孩子、有烟火,有他们的酸甜苦辣。其实我应该让爷爷奶奶口述记录下老院里的日子,因为那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里还有我的一些经历。
我怀念我的老屋,时长拿出以前拍下的一张照片看看,好像想起一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