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吓它纯粹只是想开个玩笑,猫和狗不同,狗那憨厚可爱的形象很难激发我恶作剧式的想法,可猫顽皮的个性却让人乐此不彼。
选未成年家猫“吹雪丸”作为目标,一是因为它在面对我这个主人时太欠“礼数”;二是日子过得太平淡,无波无澜的实在没劲;三嘛,我还没想好。
于是,在某个上午,我以猫咪们特有的方式“拼死”挠了它几下,在它做出反击之前扭身就跑。整个过程不但要迅速有效,而且需透露出意味难明的气息。这样,即使是最有耐性的猫,也会在不甘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追来看个明白,正所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好奇害死猫)。
果然,“小傻瓜”上当了。
我忍住腹内的奸笑,屏息藏身在拐角,白天猫的视力虽有所减弱,但听力依然敏锐,一个不好被它察觉,那就前功尽弃了。我一面在心内默念古人“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经典,克制自身偷笑的欲望、尽量规范动作足够猥琐,一面计算着它奔过来的距离。
在它冲近拐角那一刻,我怪叫一声以苍鹰扑兔之势纵身跃出,它被吓得四脚离地跳起老高,弓着的猫背一下打在我探出的双手上,转身飞速逃离了现场,反让我这个始作俑者愣然——这效果也好得太过分了。当然,事后免不了哄哄它安抚一番。
一个星期后,母亲打电话来“告状”,说吹雪丸埋伏在拐角,待她经过,猛地扑出,“张牙舞爪”的想吓唬她,未果,便跟在后面猛扑母亲落单的那条腿,笑曰“这都是你给带坏的”。我立刻笑得从书本里醒过来,小家伙不赖嘛,学得像模像样的。我没意识到的是,这事还会有下文,而事实上,还真有。
时隔不久,也不知谁给壮的胆,它觉得应该跟我交作业了。
在它蓦然转身跑开的时候,我就明白它要搞鬼了,便施施然跟着它去到拐角,却不迈脚上前,只是探身过去以观究竟。只见它藏在正拣菜的母亲腿边,弓身伏地,四肢蓄力待发,活脱脱《动物世界》里那些猫科动物捕猎前的架势,我既好气又好笑——好家伙,你把本主人当成什么了?
看它那模样,正憋着一肚子坏笑吧?估计我不过去它是不会罢休的了,可我又怎么能让它当猎物扑?“师”颜何存?便在原地对它说:“别躲了,我都看见你了。”
它无动于衷,仍专注于拐角,似在期盼着“猎物”的脚从拐角露出来。
于是我探身上前几步,让它能看到我的脚,再唤一声,“你整个身子漏在外面,跟没躲一样。我看得到你的,别埋伏了。”
它油盐不进的盯着我的脚,仍在期待着:近一点,再近一点……
我走上前探出手指在它脑门上一点,坏笑着问它:“你在干嘛?”
它一惊抬头,见是我,又立刻伏回地下,约莫几秒后,才反应过来它的诡计已被拆穿,不由又气又恼地侧身睡地,用两只前爪抱着我的手狠啃,后脚还蜷回来猛踹。我却被它那几秒钟《猫和老鼠》状的反应时间给逗得不能自已,“呐呐~若你下辈子是女生,我就娶了你吧!”
从这以后,我再想吓它玩,那可真成技术活了。它不但学会了玩笑式的捕猎,更学去了本“师傅”的反侦察方式,就算我没打算吓它,可只要它觉得可疑,就会轻巧地跑到拐角前,将两耳不断变换方位,仔细辨听,再探过可爱的小脑袋观察情况。反而是我,连它那简单的快速过弯方式都学不会。
上次回家,它亲昵地躺在我怀里,我抚摸着它的脊背,呆呆盯着窗外午后的阳光,在它“咕噜咕噜”的呼声中悠然入眠。
后记:
此文完成于08年左右,大学期间,荒废了学业,成日糊里糊涂,唯有与这只小猫咪的互动经历日久弥新。
至今我仍记得,每次寒暑假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溺爱地将它抱在怀里,看着窗外蓝天白云的温馨与惬意。当时父亲还经常教训我“玩物丧志”,使我背负了不少罪恶感,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做错了。
如今十数年过去,猫咪已故,终没能等到任性的我从日本留学归来见上最后一面,每念及此,便落泪不止。
我不会去责怪父亲不解风情,因为他根本不懂,那些时日的阳光,一旦错过了,即使他朝功成名就,又待如何呢?你还能回得去,抱抱你心爱的小猫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