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与一本书的不期而遇,是冥冥之中命运的撮合。
《Does Santa Exist》,中文翻译为《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它从你是否相信有圣诞老人这个话题讲起,从逻辑学,神秘主义,幽默的意义,到最后讲到传统犹太教的教义,它开启了哲学沉重艰涩的大门,引我们通向奇幻之旅。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脑洞的确很大(原来我不是世上唯一的“有病”人士),语言调侃但又不流于低俗。
遗憾的是这本书似乎在网上的评价不高,也许是作者的举例方式让人不好接受,也许有些读者仍带着抗拒的面具不肯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也许是他们读到前面就因为无厘头而失去了耐心。但若细细读下去,就会像探的宝物一样,它碰触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尝试着去化开灵魂中长久不散的瘴气和阴云。
我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在书里找到伙伴,得到安慰。因卸掉沉重的担子放声大哭。
看到作者写“你很困,但仍然想把书读完”时,我不禁莞尔(当时就是红着眼睛,却舍不得放下书去睡);
读到作者写下:“我想去了解这个世界,我不想那么孤单,但我本身就是失联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怎么把这两个愿望合成一个”时,我潸然泪下。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的临终清单上都有什么?
传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是理性的,总会衡量成本和收益,并将收益最大化。这样的思想已经越来越被颠覆和超越了。早在200年前,狄更斯的《聖誕頌歌》里就揭示出:严格按照实践理性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你的人生会被物质榨干。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也证实,人是不理性的,人的选择受到基因,环境,当下的情景等等诸多因素的辖制。我们并不自由。
越成长,越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总是不断被各种意外和不确定砸的乱七八糟。
所以我们该怎么办呢?靠知识?靠意志力?靠宗教?
佛陀说人死后的状态,并非重生,并非不会重生,并非既重生又不重生,并非不会重生也不会不重生。(摘自《巴利大藏经》,好吧,我知道你已经被绕晕了)
这段话的要义在于,当你的脑子里拓展维度,新增加范式时,你会始终处在一种“二元论”里,无法理解那之外的可能性。在这里我很喜欢作者使用的非常智慧的类比:
爱孩子的爸妈:“我对孩子的爱,是无法出售的”。
吝啬鬼:所以它就是不值钱的?
爸妈:非也。它不是不值钱的。
吝啬鬼:所以它很昂贵?像跑车,别墅一样昂贵?
爸妈:它没有比跑车之类还要昂贵。
它不是不值钱,它不是昂贵,它不是既值钱又昂贵,它不是既不值钱又不昂贵。
是的。就是这样,人生中有第三种可能,在没有拓展维度前,我们就像上述中那个吝啬鬼对爱的价值无法理解一样,对人生的意义无法深入理解。人生中的矛盾,我们既不能接受它,却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这也就是作者的“圣诞老人”悖论。明明科学如此发达,我们一边不相信圣诞老人,一边却希望孩子仍相信圣诞老人,并极富爱心的准备为此礼物。
圣诞老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一个文化传统,一个得到礼物的借口。它是一种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态度。
人生的终极智慧,是以喜乐和幽默的态度去面对,去平衡和包容矛盾冲突。而爱则提供了这样的可能:爱中没有惧怕,爱能遮盖一切的罪。
生命的意义,就是我们赋予它意义。在无限里,我希望通过感情与外界、与他人产生联系。
书读到这里,我已经成了你的一部分。它也成了我的一部分。
你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