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有这么一段话:“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絛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絛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段话的意思是: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儵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境内相遇,浑沌对他们很好。儵和忽商量回报浑沌对他们的好处,他们想想说:“人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来。”于是每天凿出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浑沌就是浑沌,它是独一无二的。儵和忽试图想改变它,结果却导致了它的死亡。
这段话启发我们要清醒地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
浑沌没有七巧,也许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他们都相同,彼此之间可能就区分不开了。
我今天参加班主任德育素养成果展示活动,非常欣喜地听到一个个选手们热情饱满地讲述着自己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故事。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也感受到老师们已经注意到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位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宝贝,我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还有的老师说:“我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一起流泪,一起欢笑,我爱我的孩子们。我能感觉到他们也很爱我。每天一下课他们总爱围着我,跟我聊天,拉着我做小游戏,有的时候还悄悄的给我塞些小零食。”
另一位老师说:“在我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所以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我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而在传统的教育中,每位家长或者教师都想让学生整齐划一地学好这个学好那个。这完全就是趋同性的做法。
有的孩子文化课怎么也学不好,但他擅长打篮球,父母或家长就会认为那是不务正业,阻止他打篮球,结果学习还是没上去,篮球的特长也没机会去锻炼和发挥。如果,让他做他喜欢的事,也许他会在篮球方面发挥他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尊重差异,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