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第33期中级班学员坚持分享第182天 总约练59次 来访者36 观察员19 咨询师4
亲子教育24节课第11堂《创造成功经验,让孩子重获信心》读后感悟:
看到这个标题,首先我脑海中就想到,成功经验就是孩子曾经做到过的,并且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加以强化。那如何来创造成功经验呢?刘老师的课程中就一句话:“孩子种下一颗种子”,那是什么种子呢?爱的种子,自信的种子,快乐的种子等等,而这些种子会在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给孩子点亮希望的火种,像一个火苗,给他温暖,给予他力量与希望。
怎么样协助孩子去种下这颗种子,进而去改变孩子的自我概念呢?
1、首先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尊重、欣赏、理解,相信他有他的道理与难处。将孩子和问题分开,问题是问题,孩子是孩子。
这也就是刘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的基本功,只有当我们真正从内心,打心底里去做到尊重孩子,并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问题,理解他,并且相信他也有一颗想要好的心,他也在努力想更好。我们就可以从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上去更稳定更柔和,更能温养到孩子,给到孩子真正宽松、安全的场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支持与爱。
2、我们自己要非常稳,因为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
说到稳,刘老师的这句话现在成了我的座右铭,现在不论是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还是与其他人相处中,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自己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稳”字,真正做不到的时候,尽量克制自己,先离开,让真相飞一会儿。
3、稳住的同时,不预设,不带有色眼镜去看孩子,相信他有他的道理。
真正做不不预设,还是有些难度的。我总是以我认为的事情发展状况,在脑海中演练着,甚至一件事情出来之后,自己立马就能想到结果。以前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孩子说今天不去上学了,我就会想到,他明天也不会去了,甚至去不了了。而当自己有这个念头的时候,说话各方面态度就不好,语言也犀利指责,说出了许多冲动话,也做出了许多过激的行为,让后续孩子不敢再承诺,不敢再去努力,因为我心里已经认定他就那样了。这也就是有色眼镜吧。
4、注意去关注他正向的部分,哪怕只有一些、一点、很少。
现在的自己,再面对孩子的状况时,一两天,两三天能去关注他正向的部分,但经不起长时间的情况,其实我是内心没有真正做到接纳,没有真正放下对他的期待,还在以我的标准在要求他,自己内心给自己设了一个门槛,最高控制线,一旦孩子超过警戒线,自己就绷不住。所以再多去关注孩子的正向,从内心真正接纳才是更重要的。
5、不需要跟他说太多,只需要把他正向的部分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么孩子就自然而然地会被种下一颗好的方面的种子了。
这颗种子呀,自己一直没学会怎么去种。把他的正向的部分呈现,我认为的是去强化,比如说,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在外人面前去赞赏,并传递给他,多用赞美。这个赞美更多的用间接赞美,然后转化为他的自我赞美。
最后要关注一小步的进步。关注一小步,每一小步其实就是一点点的量变,一点点的量变积累多了,可能就会有很大的质的变化。一个没有被家长尊重过的孩子,她怎么会尊重自己呢,怎么会尊重别人呢?
最近对孩子的欣赏多了,孩子在家里也开始学着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比如说烧个汤,准备碗筷,收拾衣服,拖个地。或许只是一些小事,但在我眼里,他已经进步很多了,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姑娘,如今也知道我的辛苦,慢慢在帮衬着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关心我,我在路段值班很辛苦,孩子竟然还点个奶茶送给我,这个点让我特别感动,自己在家点外卖,也知道了尊重我,询问我想不想吃,他一起点,这些小小的细节与变化,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我心里也有许多的欣喜与安慰。
孩子是好孩子,只是以前自己对待他的方式不对,他以我对他的方式来对待我,而当我这个支点改变了,他也跟着在变化。
本节课最后刘老师还讲到了再保证。怎么样给孩子再保证呢?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感觉到难过伤心时,给孩子说,“对啊,爸爸妈妈也觉得那真的很难。”跟孩子共情,换位理解。“我觉得突然发生这种事情,让我很伤心,”“换成是我也会很难过”。
就是先给孩子去共情,先去理解他,先去站在他的角度。要想改变孩子,你需要先跟他是一伙的,先站在他的角度,然后才有可能去了解他,然后才有可能协助孩子去改变。先跟他是一伙的,才有机会去改变。不然的话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先跟后带。先跟着他走,然后试着去引导他。并且做到五不措施:不分析、不批评、不建议、不指导、不预设。如此一来才能帮助孩子安心的在成长的道路上稳稳前进,继续产生学习、探索、创造的动力。
这一块目前自己做得不是特别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修正、调整,再发现,再调整,并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刘老师一直有句话,听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到什么。我们最终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最后把刘老师的这段话作为结尾:“希望”在我们每个人手里,只要有永不放弃的坚持,没有做不到的事和实现不了的梦想。孩子最终都会因为有我们的改变,而会有更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