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他乡不言愁,少小离家老不回。很早就学会与孤独相处的人,会在一瞬间成长起来。尽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被迫染上了一抹忧郁,但也必然获得最大的自由,热爱着这生命,如相信她必然存在,只为她而存在,只为她成为如今的自己,亦等待着她的到来。
任何一颗逐渐强大的内心,一开始也是蒙昧柔弱的,一生中只有顺境的人,很难拥有获得强大内心的机会,而与苦难绝缘是不是一种幸福?这一点大多数人皆会认同,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追寻的正是那样的世界。
长期的战乱和贫困,让人们对困境习以为常,虽然幸福和苦难的长久存在是不合理的,至少在现如今的现实中如此。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地球上还有一人看向理想社会,那么它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自己成为炬火!正如那个批判自暴自弃者的人如是说。而我也始终相信,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无畏者,哪怕是自不量力,哪怕是孱弱不堪,但敢于看向命运的,无论结果如何,皆是勇士,不问结局,前行的路上问心无愧足矣。敢于歌颂理想和自由者,一定比冷嘲热讽的人高贵,这一点无可置疑。
心之图未曾建立起来时,也只有知心人能够拼凑,即使是散落了一地,也重新被拼凑,如从前未曾遇到时一样,只为了她而跳动,爱她就是生命最高的理想,同样是最大的自由。
从未安稳却渴望安稳,时光荏苒偷不走遗憾,那梦中的相遇永不褪色,即使相遇了,也还是如同置身于一片梦境。无论醒来还是睡去,都依偎在她的身旁。
岁月的恩赐终将消灭一切不安,习惯何种程度的孤独,从来都只是个人的选择。
每个人皆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处在不断变化的开放世界,心境或瞬息万变,面临的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如何在变中找到真实的自己绝非易事,封闭或全盘接纳皆是谬误,如今时代的人,即使是再孤独的活着,也活在互联网之中,只要朝自己想走的方向前行,就一定会遇到同行者。
认识一个人,如同一个充满关卡的游戏,是一个不断重新开始的过程,通关或是失败实属正常。如果认识一个人,如科幻片几秒能完成,那就不会有那么多复杂的人文学科了,但在真正人际交往中,或许没有人会喜欢被当做课题研究。
世间所有的事,看起来都充满了重复的过程,而这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不同的效果,或许每个人都希望能在和某人的重复生活中,一起去发现新的美好,这就是最佳的重复,也是最不日常的日常。
不甘寂寞的人不一定无法安定,而是未曾在人海遇到那命定之人。想要遇到很简单,相信即能遇到,质疑则收到模棱两可的答案。若是足够清醒且自知,那么你的生活皆由你个人创造。
在不断的动荡在,悬着的心习惯了漂浮,过早的成熟,洞悉了人性,也看遍了世间百态,即使如此,还是如初次与世界相识的时候,相信着人间真情和理想。
最世故的写手,知道世间一切暗流翻涌,却能在那之上如履平地。如果人性需要权衡,那么善良就只是一种取舍,而这样则会失去求真文字该有的精神。应该出于本性的去善良,走出属于这世上大多数人该有的简约道路。
成熟的定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永远都不尽相同。而一个人无论怎样活着,皆会有人不喜欢,所以任何一个人必然有方向的转变,向外发散是必然,向内探索是归途,每个人想要的答案,在历尽千帆后,大多都能肯定的知道它存在于心中,至于能不能成为现实,从来都只是一种选择。当一个人把爱情当成理想,那就没有无法跨越的现实。
从不属于任何地方,铸就了不羁浪荡的游子。漂泊不是旅人的选择,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们的宿命。离开或是落地生根,从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
世上最伟大的理想,超越了任何界限,连这承载生命的肉体,也只是徒增实体,没有事物能从虚无中生,正如万物皆有它的原点,一草一木一生皆存留在一个地方,除了人没有任何事物会思考,更不会试图去找到自己的归处,溯源必然是最终的选择,而以何种形态存在着,从不是重要的。
内心的声音会指引你到任何地方,只跟随着它的呼唤,寻到爱侣的踪迹,从而在不自由的世界获得最大的自由——爱的自由。
有人说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但有的人的一生,或许只有追寻自由这一件事,自己活得自由,进而让他人也过得自由,可以在29岁初恋,也在那时体会到最好的三十而立,按照农历的算法,所有人都比实际小了一岁,但与长远的历史相比起来,或者这虚岁给人的,除了虚高以外便再也没有任何意义。